正文

自勉(2)

中国的修养 作者:曹胜高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见识越广,才越会发现世界上需要总结的东西太多了,尚没有完成的事太多了。图书馆的藏书如此之多,也绝没有一个人能在看完所有书之后,就能把世界的一切道理都穷尽。学理工的,总有新的课题要研究;做材料的,总有新的东西要合成;研究历史的,总有未解之谜等待发掘;从事文学的,总有表达不尽的意思需要去表述。随时要告诉自己,任何事情都没有止境,任何事情都没有边沿。

我们要有大见识,要有做研究的雄心。不要自我陶醉,也不要不自信。不能像河伯,看到大海的时候,就徒自感叹;更不要像井底之蛙,守着水洼泥巴,就自认为很幸福。只要他有远大志向,有非凡见识,有持久恒心,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点对读书人和做事业的人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

一、勉志

“勉”就是要坚持。所谓的“勉志”,还有坚守的意思。一个人定了志向,往往会因为外面的环境,或主观的原因而有所懈怠。当外界再有一些引诱的时候,就很容易放弃了自己的志向。所以,立志向只是一个开始,真正能坚持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三国名将陆逊的一句话,说:“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立了很远大的志向,却“中道辍足”,半途而废,不能坚持,等于没有立志向;真正立下“图四海”的志向,就不要再斤斤计较一些局部的事情,更不要因为一些末梢枝节的事情,而损害了大志的实现。人在生活中、抑或是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分两种类型:

一类人的目标非常强,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这样的人只盯着前面看,有时候反而会失去生活的情趣,会减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另一类人常常会关注到身边的事情,做小事做得非常好,但却没有大的志向,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难以成就什么大事业。我们要想真正把自己的志向发展出来,实现理想,一是要坚持往前走,沿着自己的方向往前头走;二是要志存高远,不被环境或者身边琐事干扰。

坚持,就要“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汉?桓宽《盐铁论?地广》)。“穷”,包含一点贫穷之意,但主要是讲一个人成长或发展的不顺利。人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些不顺利,而改变志向,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不要因为自己的贫困而改变理想。“贱”,是被别人看不起或不被别人尊重,在被歧视时,有人往往就想从另一个角度获得满足,比如要挣更多的钱,要做更大的官,从而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志向。很多人在小时候立了志向,但长大以后就改变了,原因有的是被生活所迫,有的是被物质所诱。有的人在读书期间想穿一些好的服饰,或想得到一些奢侈品,但是自己没有钱,怎么办呢?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挣钱,忘了自己入学的志向,忘了应该要治学、做研究、提高发展自己。现实中,很多人就是津津乐道于物质上的东西,然后被物质所利诱,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本可以做得更好,结果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徐幹在《中论》里,专门讨论过治学与勉志的问题,他说: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一个人有才华很容易,但是一个人要真正有志向,才能够成就大事业。才华是学问的徒弟,志向则是学问的导师。用现在的话来讲,什么是导师?导师是指引方向、引向正路的人。导师会给他指出一条学术研究的方向,或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他、影响他。为学者不担心没有才华,而最担心的是没有志向的引导。治学尚且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徐幹说,天下做学问的人有上亿人,当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现在是事实了。这以亿计算的人,能够做成大学问的、能够做出事业的,却寥寥无几。原因是什么?很多人只是凭依自己的聪明,却没有坚定自己的志向,这就难以成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