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信(6)

中国的修养 作者:曹胜高


降得下意气忿怒,也是需要我们警醒的。不要轻易地去忿怒,要约束自己,理性地解决问题,绝不能像《水浒传》中的草莽英雄李逵似的,有难平之气就拿起大板斧一路杀将过去。而要用聪明才智,用智慧和理性解决问题。在意气愤怒上,在斗狠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再有就是,降得下忿怒有利于健康。中医上讲,凡是大病多源于气血不通,起于气淤、血滞。人如果经常收不住性子,或是忿怒,或是憋闷,久而久之,气血淤滞,淤滞则不通,不通则阻塞,最终酿成大病。从利于身心的角度上讲,一定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时时自律。

儒家学说讲“三纲八目”,八条目中,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在的事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在的修为;修身,则正是内外双修的关节点。勉志,更多的是面向外求,而能不能实现志向,还需要内求,即正心、诚意、修身。

“志向”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想法,中间层面是目标,最高层面是理想。立志外求的是目标、是理想,所有的目标理想终究是内求来生发,良田生嘉禾,朴石出美玉。“正心”正是要通过修养心性,来让自己博大起来、宽容起来、高旷起来,为自己的事业做好基础性的准备。欧阳修说: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辨左氏》)

把正心作为修身的基础,作为内求的关键。曾国藩也说: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国藩家书?家教》)

都把“正心”作为修身立志的首要之务。欧阳修认为,要成就谦谦君子,靠的是内外双修的努力。曾国藩则更强调了“正心”是自修,是慎独,是让自己的心灵无论在繁华处、还是在孤寂处都能够守正如一。

人的一切行事都是由心来决定的,要想自强自立,要想为人行事中于规矩、合乎道理,就要从“端正己心”做起,正所谓“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正心”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正如唐太宗所言:“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贞观政要?政体》)人最难克服的困难在于自己的内心,“正心”就是一个琢磨砥砺的长期过程。如果不能够约束自己的内心,发蒙内心的善良与纯真,心灵很快就会荒芜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