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鲁迅之子想到的(2)

吴康民论时政 作者:吴康民


后来这一切由于两岸关系缓解而得到解决,但事情闹得轰动两岸以至国际,还不是因为鲁迅的名字!周海婴肯定是由于鲁迅的盛名,而得到了特别的照顾。当年他由中共地下组织安排离开白色恐怖的上海到香港避难,再由香港与一批民主人士乘轮北上迎接解放,到京后又能住进北京饭店,又准备安排去苏联留学;终于进了北京大学物理系……这一切,即他的成长过程,都是因为他是鲁迅的儿子。而他读的物理系也不是普通的物理系,而是为准备往后制造原子弹的“绝密单位”的“技术物理系”,要进这样的单位学习,当然要的是顶级的“根正苗红”的了。就是生育,周海婴的妻子年轻,仍在大学念书,已经生了一个孩子,又怀上了孕,他们还年轻,原准备堕胎算了,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但医院经请示后,得到的答复是:鲁迅的后代本来就少,怎可轻易打掉?于是第二个孩子便生了下来。

周海婴虽然有着这种种“权二代”的优势,他却还没有像现在的一些“权二代”以权谋私,他既有鲁迅这个特大的光环,还算是个高干子弟,母亲许广平解放后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

周海婴没有以权谋私

我不敢说周海婴有着如他父亲那样的硬骨头,但他却一生醉心在他喜爱的专业上,既不利用他的特殊地位谋私,也秉承他母亲那样爱国的情怀,把鲁迅的许多手稿和无价之宝贡献给国家!

他来过香港并探望过我和他的母校,却从未在人们面前讲过“我爸是鲁迅”这一类的混话。至于以鲁迅的版税继承人的权益打官司,起因是他向出版社要求把鲁迅著作日译本的版税拨出一部分资助鲁迅生前老友内山完造的遗孀,出版社置之不理,才惹起这个火头的。

人非完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为一个著名人物的儿子,周海婴只是一个常人,成就不算突出。但他的确做到鲁迅的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他搞的无线电的确是“小事情”,并无重大发明和创造。他的著作,好像只有一本《鲁迅与我七十年》,所以不算一个“空头文学家”。逝者往矣,周海婴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幸而没有辱没鲁迅的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