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那酒农兄弟于克1

法国经典酒庄 作者:何龙


那年秋天在波尔多,和我那酒农兄弟于克(Hugue)匆匆见了一面,没说几句话,他就忙着收葡萄去了。收葡萄的季节对酒农们来说可谓分秒必争,这时候绝没有时间闲扯。后来他给我来了个邮件,大赞那年的收成好!说美乐(Merlot)已经收完,好!现在正等着收解百纳(Cabernet),相信也错不了!最后他信誓旦旦地说:2009年,葡萄好,一切迹象表明,这一年绝对是个好年份!

这几年,每到葡萄收获季节即将来临、酒农们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大战将至、“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于克都会给我发个邮件之类的,说说他对当年年景的展望和分析。后来的事实能证明,大体上,他说的都靠谱。

我和于克认识纯属随机。就是说,同样那个场合那个机会,可能我碰上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故事是这样的:2006年秋天,我们采访法国酒庄的中国记者团一行十几人来到波尔多布赫山丘(C tes de Bourg)酒区。按照组织者的事先安排,11名记者分别投宿不同的酒农家里。当时在酒区办公地点前面广场上有一大群酒农在等我们的大巴,最后把我领回家的,就是于克。当时他家正在装修,连床都没地方放,给我打了个地铺。因为他家酒窖有个巨大的大厅,所以当晚要在他家举行盛大的欢迎中国记者团的仪式,当地名流纷纷应邀而至。想必是组织者认为我作为“团长”,当夜住在他家应是符合礼仪的“待遇”——当然,

除了打地铺以外。第二天一早,当大家在车上兴致勃勃地向所有人叙述昨晚的个人经历和每一个细节时,我真的有点被感动了。这是住在酒农家里,不是商业性的住,而是作为朋友甚至贵宾,被邀请与酒农们共同度过一段充满生活气息的时光,就像串亲戚一样。

实际上,中国人少有住在别人家里的经历。这一方面是因为一般而言国人的住房条件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样的传统。而中国的家庭结构,在近30年来急剧缩小,使得在旅途中投亲靠友的可能性也变得越来越校今天,法国人出外旅行、度假,住在亲友家里的比例很大。而三四十年前,当政府为解决饭店床位不足的问题,鼓励大家外出度假借宿亲友家里时,曾经有人以“这并非法国人的习惯”为由反对。而多年的实践证明,随着住宿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国人过去的习惯不仅在改,而且,由于人与人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家庭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出外旅行度假借宿亲友家里,已经为绝大多数法国人所欢迎。所以,提倡外出时投亲靠友,对增进亲情、甚至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莫大的好处!

看看!记者们就在法国酒农家里住了一夜,就住出这么多大道理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