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觉醒(5)

不是读心术不是心理学不是魔法 作者:【英】达伦·布朗/著 毛燕鸿 朱朝晖/


诸如此类的辩论还有很多,但都建立在新约内容属实的基础上。然而,如果你同意《圣经》是本历史书的话,就必须忽略立场客观的研究者关于《圣经》并非历史的大量研究成果——换句话说,你就要同意,某些人的个人信念比客观证据更加重要。当我们寻找证明故事属实的证据时,我们不能对个人信念估价太高。主观的东西必须放在一边;客观证据才有价值。这些证据显示,新约里的许多故事都是在耶稣死后的几百年内写成。在接下来的一千年中,出于政治和文化的需要,这些故事不断被人编辑和修改。耶稣是社会剧变和局势紧张时就会出现的众多解惑者之一,因而他可以将后世名人的话借用自己的嘴巴说出来。他向我们讲述的东西,既包括人世亟须的社会愿景(比如“天国”的概念),也有不少个人观点。耶稣死亡之后,天国并没有降临,门徒们组成的团体遭到了许多迫害和嘲弄;他们需要传奇故事来鼓舞自己,以强化信心。于是他们虚构了新约的故事:作为惯例,他们将许多满足后世需求的语言放到了历史人物的嘴里,并安排了相应的行为,所以新约看起来貌似一部历史。那些传奇人物总是在极大程度上被扭曲、改写和重构,他们的“生活”总能适合他们代表的意义。虽然新约说每部福音书都由特定的门徒写成,但很大程度上这些章节都是团队创作。几个世代以来,伟大神奇的故事一遍遍被讲述、修改和重建。

出于外行的兴趣,我对神学做了些考证,同时也希望我能以自己反驳神秘主义信仰的方式,来证明我自己的信仰。当我发现新约对耶稣的记录全是传说,我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论证耶稣是否复活不能把新约作为证据。这无可避免地推向一个结论:我那“真正的信仰”和其他人的“虔诚信仰”没有什么不同。别人的胡言乱语和我的胡言乱语没有任何区别。我之所以信仰基督教,是因为我一生下来就信它,它已经成了我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柱——如果我可以使用这个术语的话。

那些智勇双全且愿意质疑盲目信仰的基督徒,我建议你们读一下理查德·道金斯的《上帝错觉》[ The God Delusion,中译本译作《上帝的迷思》。]。我曾对一个基督教朋友提过道金斯,他的反应是:“哦,他总是说宗教的坏话。”他从未打算了解道金斯的观点,万一道金斯说的也许有道理呢。对此我深表遗憾。就我个人来说,在耗费大量青春向大家辛苦证明上帝“存在”以后,我觉得将本书推向大众有着深远的意义。可惜的是,我能猜到许多基督徒宁愿阻止大家阅读道金斯的著作,也不敢鼓起勇气先读一遍,哪怕去书里寻找证据来强化自己的信仰都不行。

现在,也许——如果你还没有一把火将我这本书烧掉,你会好奇,为什么信念如此重要。有一天我们也许恍然惊觉自己的信仰是一派胡言;生活中这种事时有发生。此外,你购买这本书可能是出于别的原因:这种谈论宗教的书既不能让性感的人们被你强大而勃发的信念吸引,也不能助长你的灵性修为。事实上,人们之间的区别常常大得让人惊异。而且,如果所有人都想法一致的话,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电视频道。但请注意:在做决定之前,多了解些总比一无所知好点儿吧?你会明知某个说法纯属谎言却坦然接受吗?前面说的“勃发”指的是“勃起”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