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记

吞吴——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 作者:陈禹安


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吞吴后记“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是我在“心理三国”三部曲(《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之后的一个作品,也是“心理说史”系列的第二种表现方式。“心理三国”三部曲以跌宕起伏的传奇性历史人物为写作主体,属于纪传体(仿若《史记》),“心理吴越”三部曲则以波澜壮阔的史诗般历史事件为写作主体,属于编年体(仿若《左传》)。这两种主要表现方式,还将继续用于“心理说史”系列今后的创作中。至于第三种表现方式,目下虽已有所思,但囿于精力,暂时还不会推出。

“心理说史”应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我力图将史识、心理、文采融于一体,这也导致了这一文本形式很难归到既有框架中的某个分类。据说,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刚刚推出煌煌大作《罗马人的故事》时,曾遭遇过书店不知将这套书放在哪个分类书架的烦恼。“心理说史”系列也有类似的遭遇。系列中的各部作品,有的被归为“历史小说”,有的被归为“人物研究”,有的被归为“成功心理”,有的被归为“文学评论”, 至今尚无定论。

虽然如此,“心理三国”三部曲自2010年出版后,还是很快获得了读者的认可。首印脱销后,不断接到读者求购的信息,有的热心读者还自发组建了“心理三国QQ群”,甚至还有盗版的电子书在几家国内知名的网络书店上公开销售。香港中和出版公司于2011年和2013年两度在港澳台地区推出“心理三国”繁体中文版。韩文版也即将由韩国BooksAnd出版社推出。东方出版社也于2012年将“心理三国”改编成漫画版(“漫画心理三国”系列,共六册)。可见,“心理说史”这种意在“剖析古人心理,感悟现实人生”的新文本形式,还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得到了读者与市场的认可。

“心理吴越”三部曲的写作,从2010年一直到2013年才最终完成,整个写作跨度长达四年。其间,我自己的人生际遇颇不平静,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多变化。当我在吴越故地,静夜遥思,书写这千年往事时,心里颇多感慨。勾践、范蠡、伍子胥等人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人生智慧或教训,也成为我笑对生活的力量源泉。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也许不会有“心理吴越”的主人公们那样惊心动魄,但一样也有荣辱沉浮,悲欢离合。阅读他们,其实就是在阅读我们自己。

最后,我想把“心理吴越”三部曲献给我的父亲陈家书,母亲倪桂仙。早在不满十岁的时候,我就已经学会了一个人独立生活。但却在20多年后,重新变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超级懒人。可以说,写作这套书的每一分钟,都是父亲和母亲用他们无微不至的奉献与付出为我换来的。没有他们,我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近八十万字的三部曲,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浸润着父亲和母亲的心血。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如果你做不到无言,你所做的一切便算不上奉献。我自己距离这个境界,相差甚远,而我的父母则早已无言地做到了。父母深恩,无以为报。如果读者诸君在翻读这套书的时候,有一点点的感触,一点点的感动,一点点的感悟,那么也请你们替我向我那辛劳的双亲致意!谢谢你们!

陈禹安

2013年10月14日于别馆13B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