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九(4)

新中国外交谈判 作者:陈敦德


他回到办公室,真是气急败坏。他曾经被司徒雷登大使誉为“美国所有驻华外交官中最有学者风度的一个”,此时已顾不得风度了。他大声张罗叫人将布告抄回来,翻译成英文。去的人步子有点不紧不慢,竟然被他厉声训斥:“你还不给我快点,今晚要赶快发回华盛顿去。”

然后,他拿起了电话。东交民巷地区,除美国总领事馆外,还有英、法、意、比、荷另外五国领事馆。

电话打了一遍,马上了解到其他的领事馆的墙上都贴了这个布告。但是,英国领事馆墙上的布告,贴上去不久,又有穿军装的人去揭了下来。他一听就明白了,一定是英国上午宣布承认新中国的消息刚刚传到了北京;于是,当局就派人将贴在英国领事馆外的布告取消了。

英国总领事包士敦在电话里显得很平静地说:“中英两国和好了,他们就自当例外了。”

柯乐布从另外四国接电话的领事的声音听出来,都很惶恐不安。法国领事还问柯乐布:“你说,七天之后,他们会不会动武?”

他感到也有点紧张,他对中国人是甚为了解的。中国人对于近代所受的民族屈辱向来是怀有很强的反抗情绪的,例如林则徐禁烟、义和团反帝壮举等。他甚至还联想起北平这栋美国总领事馆前身公使馆修建时的一件“烟囱轶事”来。

那是清末时代的事,那时的美国驻华公使是柔克义。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事件过去后,美国得以在东交民巷建造驻华公使馆,将它建成了东交民巷街口牌楼后的第一座宏伟建筑。柔克义对这栋建筑是很喜爱的。它朴素而美观,是一种美国初期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建造使馆房屋的材料是从美国运来的。政府还特意从美国选派了一个杰出的建筑师来监造。这个建筑师在华盛顿设计过政府建筑,也设计过被人称做“早年邮政局”的几乎像一个版模印出来的高等法院与各部的办公大楼。可以说,使馆建成后,除了烟囱以外,的确是一座适用的优美建筑。由于这位建筑师对于黄皮肤的中国工人不尊重,经常给予训斥辱骂,这就引起了工人们对美国人的恶感。这些受到羞辱的泥水匠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抵抗情绪,不声不响地把烟囱严丝合缝地砌堵死了。大餐厅里的壁炉烟囱也完全被堵塞,以致使它完全不能使用。公使柔克义高高兴兴地搬进去,并发了请柬邀请各方贵宾来庆贺新馆落成。贵宾陆续到来,美味佳肴等候烹饪,各种炉子生火时,黑烟在客厅里滚滚倒灌,主人与贵宾们都极其狼狈不堪,这才发现所有的烟囱都不能排烟。

20年代,柯乐布初来北京时,听说了此事,哈哈大笑过后,不能不使他冷静地思索了这个“烟囱事件”所包容的深刻内涵。

想来想去,柯乐布觉得对中共当局的布告,是不能怠慢、需要认真对待的。

当晚,他将武官包瑞德请来,问:“上校,你说7天后,人家会不会派兵包围我们,会不会动武?”

包瑞德曾经在抗战时期率领美军观察组在延安住过,见过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高级领导,对共产党的感性经验多,想了想就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讲究‘先礼后兵’,我看还不至于马上动武。”

柯乐布说:“上校,你知道吗,在清朝慈禧太后当政的时候,这里被义和团围攻,都烧成废墟了。现在这些楼房,都是八国联军打来以后重建的。”

包瑞德说:“我看毛泽东、朱德不是义和团,没有那种激烈的排洋情绪,只是对我们总是支持蒋介石很有意见而已。”

柯乐布觉得包瑞德说得不无道理。他自己也于30年代在武汉与周恩来、叶剑英等打过交道,并对周、叶都有好感,留下很深的印象。

柯乐布在北京的西方外交官里甚有影响,他邀请其他西方几国领事次日到美国总领事馆来秘密商量对策。给别的领事馆打完电话,他还觉得不踏实,就又打电话邀了一两个中国老朋友连夜来商量对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