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瞻远瞩——历经四朝的大清谋臣范文程 (1)

历代名臣升迁路 作者:刘盼盼


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成败,与一个朝代的衔接交替,都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著作。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谋臣,便是那个时代最懂得运用手段之人,他们与朝代的兴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更甚者说是他们在谱写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古人曾说:“若要治国安民,必得贤臣良相。”臣相自古就是帝王的左臂右膀,是能够辅佐帝王定国安邦的谋士。然而不管那些留名青史中的名臣将相声名几何,结局如何,他们能够一步步走上政治的大舞台,就必定是一个谋略家。每一位有所作为的帝王背后都会有着智勇双全的名臣相辅,有着有勇有谋的名将相助。若那些帝王没有机智过人、运筹帷幄的大臣辅佐,也就不会有帝王霸业了。那么,那些走上政治高位的大臣们有怎样的谋略?又有怎样的成功之智呢?

大清朝开国之始,为略显粗犷的满族人出谋划策的清朝第一谋臣范文程能够一步步走上其人生的高峰,和其高瞻远瞩的眼光是有很大关系的。范文程一生历经大清四朝而佐其三主,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然而,由于范文程是帮助少数民族夺取汉人的天下,以致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他的“叛逆”怀有很深的偏见,就连范文程也称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虽然有不少人认为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于大节有亏,是明朝的“叛徒”,但就他的谋略而言,可谓是历史上少有的睿智谋臣。范文程高瞻远瞩,既然明知道明朝很快便会有走向灭亡,那么明智地选择辅助后金建立政权,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而且范文程在投奔努尔哈赤之后,一直对清廷忠心耿耿,无论换了哪一朝的皇帝,他都颇有自知之明,所以才能在所经历的整个清初三朝四代的历史留下丰功伟绩。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沈阳市)人,清朝声名卓著的开国宰辅、文臣领袖,被列为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一。范文程出身于明朝官宦之家,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他自幼聪明好学,且精通经史。范文程十八岁的时候,和他的兄长一同为沈阳县学生员。由于明朝末期的统治者软弱无能,导致朝政日渐腐朽,一些内部纷争和少数民族的反抗也顺势而出。当时的局势堪称是兵荒马乱,由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后金也日益变得强大起来。公元1618年,八旗军下抚顺,范文程与兄归顺后金,并在后金走向清朝中所进行的反明策略、争取汉官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众多大事件中参与决策。

公元1619年,明朝与后金政权在辽东地区进行的萨尔浒战役,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会战,而范文程在其中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时,明朝的将领杨缟率领十万大兵,兵分四路由辽东出发,进而攻打后金的根据地赫图阿拉。而清兵当时仅有六万人马,想在兵马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保守住后金的根据地似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引起了后金诸多将领的惊恐。然而由于范文程对明朝的军情甚为熟悉,所以他详细地分析了明军不会超过十二万人的敌情,极大地鼓舞地清军的士气。他还根据明朝在北京周边的兵力装置,合理地制定了一套作战方针。再加上努尔哈赤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有其过人之处,两人配合之下,作出“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正确决策,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案,从而才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取得了萨尔浒战役的胜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