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说《三字经》9(3)

钱说《三字经》 作者:钱文忠主讲


所以,这六部经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六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熟读“六经”,可以使人气质温厚,通达世事,端庄有礼,聪慧有为。如此之好的“六经”,难道还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吗?

这就要看我们怎么去学习,怎么去理解“六经”。假如学习不得法,假如我们的理解有偏颇,“六经”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这一点,并不是我们现代人才注意到的,古人就有这个智慧。《礼记?经解》中有:“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意思是,《诗》教的流弊在于愚昧不明,《书》教的流弊在于言过其实,《乐》教的流弊在于奢侈浪费,《易》教的流弊在于迷信害人,《礼》教的流弊在于烦苛琐细,《春秋》的流弊在于乱加褒贬。

“六经”虽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但如果理解不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注意“当讲求”。那么这六部经应该怎么去读?每部经又各有什么特点呢?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按照《三字经》的排序,第一部是《易经》,《易经》实际上有三种,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还有一种叫《周易》。大家一般只知道《周易》,因为《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就失传了。今天,咱们在路边买到的《连山易》、《归藏易》都是后人编的,都是假的。现在我们留下的,能够被学者承认的,只有《周易》。所以,我们就只能先讲《周易》。

《周易》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具体的时间虽然说不上来,但是可以肯定,其中主要的部分写成于西周初年。《周易》是博大精深的著作,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著作,这当然不是我们在这里能够详细讨论的。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我们要注意的是,利用《周易》,或者打着《周易》的幌子,用来算命的这种行为。我们首先要明白,古人是怎么看待《周易》的?这个大概是最重要的。

孔子如何对待《周易》,实际上就是古人对待《周易》最好的例子。孔子在晚年,曾经花了大力气去读《周易》。孔子的学生看见觉得有点儿奇怪,就问老师:“您也相信这个占卜啊?”孔子说:“《易》里面有好多古人的哲理。我读它并不是钻研占卜,我是要研究其中的道理。”孔子对待《周易》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易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经书,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我们学习《易经》,应该努力去理解其中深刻的哲理。但《三字经》中说:“有《周易》,三易详。”这“三易详”是什么意思呢?

“三易详”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这是一句总结的话,我前面讲过了,有《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易”还有一层意思,就比较深远了。我们知道,《易经》这个“易”在甲骨文里头怎么写的?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月”,什么意思呢?

第一,简易。就是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抬头就能看见。真理往往非常简单,真理往往非常明了。

第二,变易。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是不停地运转的,每天都在变化的,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的。所以它告诉我们,要明变,换句话说应当与时俱进。上智之人,就是有最高智慧的人、最聪明的人,知道变,会去适应变。中智之人,有中等智慧的人,就跟着变。而下智之人就不懂得变,在那儿待着就什么都不管了。

上智之人——适应变

中智之人——跟着变

下智之人——不知变

第三,不易。太阳和月亮永远不会相撞,所以这里边还有一种不易,是指永恒的意思。总之,《周易》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去领悟。

至于《三字经》中有关其他经典的内容,请看下一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