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遇见了张学海

城北说戏 作者:徐城北


张学海是谁?张君秋的儿子,同时也是张学津的弟弟,其实,他和学津是双胞胎,北京老话里称呼是“双棒儿”。

我认识他是在李世济排演《梅妃》的过程里,李世济原来在北京京剧团,“文革”后调来我院,担任了二团的副团长与第二主演。第一主演兼团长的是著名的高派老生李和曾。二团是典型的矛盾体,团里的骨干是两套,你是高派那边的,我就是程派这边的。幸好两位不大有合作的戏,所以你来我往都是背后的行为。

那时李世济正积极排演程派的新戏《梅妃》,学海在剧中扮演唐明皇,二号人物。他嗓子不是很好,曾拜过周信芳学麒派,后来没有在麒派上发展起来,他就慢慢转向了余派。这一次他遇到了好机会,是李世济要排《梅妃》。李世济也很关心他,特意嘱咐他刻画人物时多借鉴一下言菊朋。言菊朋与程砚秋在这个戏上有很深的合作,虽然是程砚秋的戏,但只要把言菊朋拉进来,其上座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当初新艳秋为了更好地与程砚秋打对台,曾专门邀请言菊朋与自己合作,让言挂头牌,自己二牌陪伴,但真正得好儿的就是自己了。几十年过去了,两个流派的传人都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言菊朋的女儿言慧珠反串言派的老生唱这个赵光义,其效果之好也是李世济本人体会过的。有一年党中央在上海召开会议,特地把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外加言慧珠等调过去唱戏,李世济亲眼看到言慧珠的戏,知道言派与程派在这个戏上作用重大。此际自己要排,就必须利用张学海来打好这张牌。李世济起用张学海,这事情还惊动了中南海。一次我在李世济家谈工作,结果邓小平的夫人派人给李世济送来言家三代人的唱片(言菊朋、言少朋、言兴朋),让张学海好好体会,原因是邓小平特别喜欢听言派!可我在剧团中接触学海时,发现这人特踏实,从不摆名家之后的架子,跟剧团各个层次的人都能和睦相处,根本不提他的家事。后来才知道,张君秋家里孩子多,连长子学津都得自力更生,更何况他的胞弟呢?还听说,张君秋老母亲亲自规定,只有君秋每天吃一只母鸡,是他一个人吃,别的小孩都不准向前凑,都只能在饭桌外边看着老爹一个人啃。不是老太太不疼孙子,实在是疼不过来。别看君秋拿着高工资,但也只够他一个人的开销,别的人羡慕,找背静的地方呆着去,别凑前来添乱!在这样家庭背景中长大的学海,自小就知道自己是老几,所以在家庭生活上一直恪守规矩,从不“乱说乱动”。在戏班中,好不容易演了唐明皇,那是李世济给的机遇,还应该看成是李世济给老爸的一种面子。自己不能膨胀,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自己知道,绝不能让旁人背后有闲话。于是,每次后台他都在既定的位置上,该换装去换装,该调嗓去调嗓,让人说不出一点闲话。我在后台细心观察了他的一举一动,我还和他住过一个房间。是两人一间的,属于后台最好的房子。当然,我还和其他角儿合住了宾馆,也是俩人一间。主要演员在外住宿时的一言一行,都是很值得玩味的。

戏班里像张学海这样的人很多,一切也都进入了程序。进入了程序的戏班,内部秩序自然就好,不用人说,更不用硬性的管理与检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