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前2500 — 前200年(2)

中国艺术 作者:柯律格


公元前6000 — 前5000 年,玉石,或恰好是软玉,首先被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系文化所使用。它是硬度极大的一种矿石,无法用金属刀片切割,但是可以用研磨砂,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切割和钻孔,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工艺。因此,在很早的时期,它便与权力结合在一起:世俗的权力,财力之上的控制意识,以及用于精神性权力的扩张。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000 多年前,人们利用附近的石材制作出高水平的玉器,中国的某地那时已经拥有长久而独特的玉器制作历史。我认为,如果说这片疆域内的所有文化都属于“中国人”,或者说是今天中国人的祖先,这种说法仍是一种推断,有一种政治性的假设色彩。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的记载,虽然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是用几千年后写下的中国文字去阐释如此久远的作品的含义及用途是极度可疑的行为。正如图中的圭,这是一件用于特定场合的“祭祀玉器”。它是在中国新石器墓葬中发现的大量的式样之一,没有任何显而易见的用途。或许这类与众不同的器物是在更早的偏南方的良渚文化(约前3300 — 约前2250)遗址中发现的。这里出土了一些平的盘状物,尺寸变得相当大,以及分割成段的中空筒状物,在转角处刻有人类形象,是这个地方最早的人类图画之一。这些不能和日常工具对应,有人指出它们可能表示“其他”的王国,指向超越世俗的力量。它们出现在墓室中(墓室大约有100 余件玉器)暗示与世间辨识身份地位的标志的某些联系,但是我们不能推测得更远。在晚些的中国礼仪性文献中有这些玉器的名字(现在圆盘状物称为璧,筒状物称为琮),同时解释了它们在天地崇拜中的功能。它们也是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标志。但是这些文本对新石器时代的环境的实用性确实很小。接受关于如此古老的器物阐释的有限性更为可取,而不是力图使物质文化的证据适应于(晚得多的)文字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从事中国广阔范围的农业和其他地面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很可能不断地发现这些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它们通常被解释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器物,是意义的载体。已经改变的是其真实的含义,尽管非权威的文字材料为其提供了神秘而且似乎无穷尽的迷人指南。

自公元前1000 年初以来就未曾中断的文本记录,作为文化和政治的正统来源享有很高的威望,字里行间似乎容纳了中国早期历史进程的清晰画卷。首先出现的是许多独特的文化英雄般的统治者,像大禹一样的人类恩公,他制服了中国大河中难以驾驭的洪水,而其他人发明了文明生活的必须品(衣服、房屋、农业,最重要的是文字书写)。在历史进程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或统治家族是夏(传统的纪年为前2205 — 前1818),它被商王朝(前1500 — 前1050)所灭,之后周王朝(前1050 — 前256)又颠覆了商。在周的统治下,为了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相关的文献被记载下来。20 世纪初对这些记述的疑虑广泛流传,直到发现商代晚期王室的首都安阳遗址,它们才重获新生。发现的刻辞里有商王询问神圣权力的事,商王的名字与那些现在被证实的古代历史材料的记载相符。安阳仍是惟一出土了大量用最早的中国语言文字记载刻辞的早期遗址,刻辞刻画在乌龟的外壳或者动物的骨头上,它们充当了从世俗之地进入神圣世界的入口。此外,此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上也有铭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