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前2500 — 前200年(5)

中国艺术 作者:柯律格


商代青铜器大量被保存下来是因为它们被埋藏在许多男人和女人的墓室中。在被制造的时代它们主要用在祠庙的祭祀中,为王室祖先供奉食物。它们和主人埋葬在一起,为了他们自己在死后还能继续为更高层的权力者献祭,并且他们也转而成了祖先。器物是权力的证物,这在周以后突然成为了重点,周王朝是来自商王国西部的一支民族,它约在公元前1050 年灭商。周王使用了这些青铜礼器,也必然使用金属铸造青铜器,作为奖励分配给他的拥护者。从这个时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事件在青铜器上以铸造铭文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此,青铜器与玉器、兵器以及战车配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贵族生活方式的附属物,作为等级的承载体,通过家族继续传承其显贵。最早的青铜铭文强调了这些“重器”是要“子子孙孙永宝用”的事实。这样的铭文可能抄写了祭祀典礼中的惯用语,在祭祀中食物都奉献给祖先。周早期的铭文铸在容器里面,在使用时它们被覆盖,原因可能是他们打算在祖先眼前一样给活着的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可以建立起商和周贵族怎样理解这些青铜器的事实,并且,对于它们是怎样铸造的,我们也可以谈论很多。制造者的名字彻底被忽略了。青铜器上从来不会记载工场组织里每位工匠的名字,虽然我们能够以类推的方法从后来的资料中指出是一群代代相传的专业工匠制造了它们,但是我们对此并不确定。考虑到青铜器的神圣性,以及在许多相似的文化背景下金属制造工匠的特殊身份,我们推测,那时可能有像祭司或者巫师这样的人物,他们能够促使器物成为统治者集中关切的重点,但是也没有任何资料记载。我们也不知道制造它们的工场是怎样的组织,例如,他们是否采用分工的某种形式,不同的工匠负责生产程序中的不同阶段。较容易理解的是早期青铜器制造经过了非常复杂的铸造程序。利用完工的容器制作阴模,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极为仔细地装配在一起(即便如此,金属制品上永恒的“合缝线”说明了合范结合的部位)。把一个泥芯放入模具中,熔化的金属灌入泥芯和外范之间。最后,拆除外范,锉掉多余的金属,器物就完成了。当还是全新时,商周青铜器应该是亮光闪闪,而没有现在已成为它们美感魅力之一部分的氧化铜绿锈。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这个程序提供了重新使用模范的可能性,但让人惊讶地是没有证据证明曾经这样做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