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扛斗笠的人

失落的优雅 作者:阮义忠


三十年前的平溪可寂寥得令人发慌,大白天村里鲜见走动的人影。一切都停留在台湾开拓之初的样貌,刚到此地的外地人,还真会觉得这是个荒置的电影片场。谁又能料到,如今的平溪天灯节闻名国际,吸引了无数观光客。元宵节夜里,成千上万只大大小小的孔明灯同时升空,将黯黑的天空点亮成一片璀璨。以烛火加热空气让纸灯笼飘浮空中,正是时下流行的热气球前身。相传那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用以传递军情,并让司马懿大军误判为星辰,传入民间之后,沿袭而成向天祈福的习俗。

当年走访平溪,是为了一篇报道 ——《寻找基隆河的一滴干净水》。溯源而上,找到从岩缝泻流的出水处后,发现涓涓水流几百米内便有人家接管饮用。河水一路流入台北盆地,沿途被采矿厂、工业废水及垃圾重重污染,清澈甘泉终成漆黑浊流,汇入淡水河出海。那篇摄影图片故事曾发表在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上,可算是我生平所做过的唯一“新闻报道”。让人高兴的是,现在的基隆河已整治干净,只是河水清了,人们却又忙着把地面弄脏。平溪不再是个被遗忘的山村,假日一到,人潮不亚于都市闹区。

那天,我在空荡荡的村口观察地形,看见这位扛着一大摞斗笠的贩者从山路那头漫步进村,脸被遮住,仿佛所有斗笠都戴在自己头上。书写往事,令我好奇这一摞货到底有多少,仔细算了两遍,整数一百,想必是个好买卖。

比起现在,那个年代可是什么都有个数,任何人做事都讲究分寸、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