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家兴旺四世同堂 遭攻城痛恨耿庄…

农民家史 作者:侯永禄


陕西省合阳县西南部的乳罗山下有座路井城。相传因当地挖出的水井,甘甜清澈如露水一般,故名“露井”。城内有十多条巷,住着数百户人家,大多以务农为生。城墙修筑于1869年,由后新庄巷的侯风偕负责修建。形状如扇子,西北角为扇柄,共开东西南北四个大城门。城门用砖壘,城门洞上外边各有四个大字。东门为“金带东绕”,南门为“铁岭南横”,西门为“卤川西临”,北门为“罗云北锁”。内边各有二字,依此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城墙东南角上有个转角楼,离老远便能望见,是路井城最明显的标记。城外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中间有座坐北向南的九郎庙。南面有条南街,南端有个城门,上有石刻的“露井镇”三个大字。每逢农历一日、七日,方圆十几里的人都来赶集上会。由于地平井浅,人们都还安居乐业。

据说侯风偕为了以后让本巷人出城下地方便起见,在修城时于后新庄巷的东头城墙里暗中修了个小城门洞,外面用土挡住,人们看不见。后新庄巷有两口水井,东头路北一口,中间路南一口。巷里的人家大多住在路北边。路南边只住三几户人家。东头一户,西头一户。中间井西边一户。井边这一户就是一生勤劳为人忠厚善良的侯迁善家。这是一座有三间门房、三间上房、东西两边各五间厦房的四合院。东边背墙是全部以砖做到顶的。当时在全巷还算是很不差的住房。迁善上有婶娘,下有儿孙,是个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婶娘一生无儿无女,早年丧夫,守寡多年,经常烧香敬佛,居住在城南的佛庙“四圣宫”内。孙儿和孙媳们称为“烧香婆”。迁善的女人李氏是李家坡人,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生于1887年,起名连科,成年后学做木匠活。娶妻高氏,系南街村人,生于1888年。婚后1916年生下一女名冬芳,后出嫁于本村东靳巷靳荣家 。1922年生一男孩起名高南,1923年又生一女名秋芳。二儿子生于1895年5月16日,起名润科,成年后学做铁匠活。娶妻贺氏,名冰质,系西尚村贺幸儿之大女,贺庚寅之妹,生于1900年3月3日。婚后1917年秋,生大女菊芳,后连生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均未活多久便夭亡了。只有一个叫坤绪的起了名字,其余三个连名字也未起。1923年正月生一女名贞芳,1925年9月22日又生一女名京芳。

迁善和两个儿子种着六七十亩地,除秋麦两料大忙季节全家总动员、投入紧张的收麦种秋和收秋种麦外,其余农闲时节,每年正月一过初五,连科的斧头锯锯声,润科的风箱铁锤声,便都叮当叮当、呼啦呼啦响开了。他自己也推着车车卖开粳糕了。因他卖的粳糕铲的多,价合宜,熟人能赊欠或少给钱,所以卖的快,生意特别红火。农业上打的粮食多,副业上收入的钱也不少。兄弟们齐心协力,妯娌们和睦相处,全家四辈十多口人真是四世同堂,家业兴旺。巷院中流传着一句话是“八百家若不发,那才是没天理呢!”迁善看人家财东家有字号名,如本巷的“敬盛隆”、“三兴合”,便找读书人也给家庭起了个堂名叫“庆宜堂”。

1928年,正是军阀混战、匪盗蜂起、各自为王之际。路井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常受匪盗骚扰。这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迁善同两个儿子喝汤(方言,吃晚饭)后,正在院子里闲谈,忽听有人大喊:“土匪进城了,快跑呀!”父子三人听后并不惊慌,依然聊天,总认为咱家没有金银财宝,土匪不会抢咱家的!但后来听见打门声越来越紧,竟打坏了门槛。有人从门底下往进钻,这才慌了。连科说:“快往隐子(方言:藏人的地窖)里钻!”,润科说:“不行,搜出了逃不脱,不如翻后墙跑!”后墙不高,三人越墙逃走。土匪们搜来翻去,没有一件值钱东西。到上房里发现了个砖地窑,下去用灯火一照,空荡荡什么也没有,只好空着手走了!第二天,父子们回来一看,什么东西都没少,只是把孩子们吓得一夜都没敢合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