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喀秋莎》风靡日本(1)

躁动的日本:危险而不为人知的日本战略史观 作者:大平正芳纪念奖得主 小代有希子


在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看来,俄国人与美国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白人。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欧美的西方白人被描绘成毒害日本人肉体及文明的破坏者。

在1943年出版的《细雪》(Makioka Sisters)中,谷崎润一郎刻画了日本主人公与神户的俄国移民之间的友谊。这些俄国人不是后来所谓引诱日本人无条件投降并对苏联无限崇拜的骗子。作品中,日本主人公与俄国人自由平等地交流。俄国人并没有因为自身的白人身份而歧视日本人,也没有因此产生道德上的优越感,这拉近了俄国人与日本人的距离。

并不是所有俄国人都对日本抱有好感。 世纪后期,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交谈中首次提出“黄祸”(“黄祸”是殖民主义时期美国和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煽动对亚洲民族,尤其是对中国具有偏见的一个用语, 年的义和团运动导致这个词在西方世界广泛流传。——译者注) 这一概念。日俄战争时期的俄国文学作品一方面将日本人描述成眼睛斜视、满嘴龅牙、胆小如鼠的类人猿,另一方面又将日本人描述成具有高尚审美趣味、有追求且工作勤奋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们“与俄国人相似”。

“露助”(最初该词并没有贬义,但在日俄战争、八月风暴行动后,这词变成了具有歧视性的民族差别用词。——译者注)是日本人对日俄战争中战败的俄国人的蔑称。

然而,不同于美日关系,俄日之间并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日本的俄国移民没有自己独立的社区,也没有与日本居民隔离,因此相对轻松地融入了日本社会。他们可以自由地信奉基督教,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和当地的日本小孩一同上学。

20 世纪早期,日本入侵中国增加了日俄居民之间的直接联系。1917~1921年,近200 万俄国人由于十月革命离开了祖国,其中60万人逃至德国,40 万人逃往法国,剩下的前往波罗的海国家、巴尔干半岛国家、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其中数千俄国人选择移居日本。

首批记载前往日本寻求庇护的俄国人是5个海军学员,他们于1917年12月逃离了一艘在长崎港抛锚的巡洋舰,乔装打扮成平民搭乘火车前往东京。1922年,国际联盟开始发行南森护照(一种国际公认的身份证,用来紧急救助那些无法获得普通护照的俄国难民。——译者注),日本及世界上其他30 个国家都认可这种护照。

根据外务省的记录,截至1924年,已经有1167名反布尔什维克的“白色”俄国人定居日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