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酒史三题 ——酒礼、酒政、酒榷

云乡丛稿 作者:邓云乡 著


酒史三题
——酒礼、酒政、酒榷

酒礼

我国酒的历史,远过于茶,而且在很古的时候,酒的饮用即与礼仪有密切关系,明末大学者顾炎武《日知录·酒禁》一开始就说:

先王之于酒也,礼以先之,刑以后之。

同时黄周星《酒社刍言》一开始也说:

古云:酒以成礼。又云:酒以合欢。既以礼为名,则必无伧野之礼;以欢为主,则必无愁苦之欢矣。

以上所引,就是说,从古以来,说到酒,首先突出一个“礼”字。即在古人生活中,长期的经验,理解了酒的特性,既知酒与人的好处,又知酒能乱性,多饮了就要醉。因之自帝王朝廷,直至民间百姓,对于酒,既能重视,祭祀、婚嫁、宴宾,均不可少,又要注意如何使用,谁多谁少,谁先谁后,长期形成了习惯、制度,各种礼仪,由远古的各种文物及文献典籍,都证明了这些。如《礼记》第十四篇《明堂位》记云:

爵,夏后氏以,殷以斝,周以爵。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斝,周以黄目。其勺,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

现在都有传世的古铜器证明这些文献,也证明古代有关酒的礼仪是多么隆重。近人王国维氏《观堂集林》卷三有《说斝》一文,内称:“今传世古酒器有斝无散,大于角者惟斝而已……礼言饮器之大者,毕散角或斝角连文……”在此不必详述其考证原文,只足以证明:酒与酒器与礼仪,这三者从古以来,都是关系密切,确实存在的。

《礼记》一书,对于酒的礼仪,各篇中都有记载、规定。首先是各种祭祀仪式,都要用到酒。古人对于自然界、人世间各种现象,只有初步的认识,没有现代这样的科学理解,因而对许多不能理解的,就归诸于神或鬼,用祭祀的仪式来祈求或感谢神鬼,祭天、祭地、祭神、祭鬼,不管是国家大事或民间小事、婚丧嫁娶,都要祭祀,都要用酒来表敬意,表诚心,就有许多细致的礼仪。比如说,春天天子要举行祈谷礼,《礼记》中《月令》篇说: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这就是直到清代末年为止,还在北京先农坛皇帝举行躬耕,执爵献酒祭先农的礼仪,前后延续了两三千年。《清史稿》卷八十三《礼志二》记载:

顺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年),定岁仲春亥日行耕耤礼……届期,帝亲飨祭献如朝日仪……俟农夫终亩,鸿胪卿奏礼成,百官行庆贺礼,赐王公耆老宴……

其他祭天、祭地、祭社稷、祭蚕、祭宗庙……等等礼仪,对献爵、饮福酒等,都在历代史书礼仪志中有明文记载,不一一罗列了。

《论语》中说:“有酒食,先生馔;有事,弟子服其劳。”古人对于君臣、父子、师生、长幼之间,饮酒的次序、各种礼仪,在《礼记》中也有许多规定,如《礼记》卷一《曲礼》中记云: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酹,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又云“饮酒不至变貌”、“饮玉爵者不挥”等等。这些礼仪,已形成风俗,迄今各地如小辈和长辈在一起饮酒,懂礼貌的也还是很客气的。再如《玉藻》篇中记当时朝廷饮酒礼仪道:

君若赐之爵,则越席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饮,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取屦,隐辟而后屦,坐左纳右,坐右纳左。凡尊必尚玄酒,唯君面尊,唯飨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棜,士侧尊用禁。

文中所说“玄酒”,按另一段文字“故玄酒在室,醴酒在户,滦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后注云:“太古无酒,用水行礼,后王重古,故尊之名为玄酒。”说明“玄酒”就是水,“尚玄酒”就是“尚水”,为什么呢?下面注解说:“尊尚玄酒,不忘古也。”说明两千多年前的周礼,还多是尚古的,现在想来,那就更古老了。

关于饮酒时的位次,也关系到礼仪。《礼记》在《少仪》篇中记道:

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壶者面其鼻。饮酒者、者、醮者,有折俎不坐,未步爵,不尝羞。

又记道:

凡饮酒,为献主者执烛抱燋,客作而辞,然后以授人,执烛,不让、不辞、不歌。

这些礼仪规则,年代久远,有的解释起来很复杂,如尊与壶,均为酒具,皆有面,面有鼻,鼻宜向尊者。者,是沐而饮酒,醮者是冠而饮酒等等。详细说清,较为困难,也无必要。但有一点应予注意,即“酌者之左为上尊”,即尊重上座宾客;“未步爵,不尝羞”,即未举杯饮酒,不能吃菜,直到今天,大家还遵循这些礼仪。

结婚合卺之礼,俗名吃“交杯盏”,直到今天仍在中国各地民间普遍流传,这确实可以说是有关酒的源远流长的传统礼仪。《礼记》第四十四《昏义》中记载道: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礼同尊卑以亲之也。

注解说:“‘合卺而酳’者,酳,演也。谓食毕饮酒,演安其气。卺,谓半瓢,以一瓠分为两瓢,谓之卺。婿与妇各执一片以酳。”

以婚礼上,除去合卺而外,还要行祭祀礼,献酒。公婆还要酌酒给新妇,新妇还要回敬公婆,行一献之礼。同篇中记道:

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

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

文后注疏中说:“舅酌酒于阼阶献妇,妇西阶上拜受,即席祭荐,祭酒毕,于西阶上北面卒爵。妇酢舅,舅于阼阶上受酢,饮毕乃酬,妇更爵先自饮毕。更酌酒以酬姑,姑受爵奠于荐左,不举爵,正礼毕也。降阶,各还宴寝也。”各家注疏解释并不完全一致,只择录一家疏文,亦可见古礼多么复杂了。

婚礼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以至亲迎合卺,共为六礼。而与酒关系最密切,主要以酒表现礼仪的就是“合卺”。这一礼仪,历代由宫廷到民间,普遍实行。如《隋书》志第四《礼仪》记道:

后齐皇帝纳后之礼,纳采、问名、纳征讫……有司先于昭阳殿两楹间供帐,为同牢之具……帝升自西阶诣同牢坐,与皇后俱坐,各三饭讫,又各酳二爵一卺。奏礼毕……

《清史稿》志六十四《礼八》记皇后大婚仪道:

帝御中和殿……皇太后率辅臣命妇入宫,赐后母及亲属宴,公主、福晋不与。时加酉,宫中设宴,行合卺礼。

又记同治帝大婚道: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纳采、大征、发册、奉迎,悉准成式……辇入乾清宫,执事者俱退,侍卫合隔扇。福晋、命妇侍辇入宫,宫中开合卺宴,礼成。

又记“皇子婚礼”道:

吉时届……彩舆陈堂中,女官告“升舆”,福晋升……至皇子宫门降,女官导入宫,届合卺时,皇子西向,福晋东向,行两拜礼。各就坐,女官酌酒合和以进,皆饮,酒馔三行,起,仍行两拜礼。

以上是皇家合卺之礼。至于民间,《清史稿》志六十四记“品官士庶婚礼”道:“……届日,婿家豫设合卺宴……交拜讫,对筵坐,馔入,卒食,御取盏实酒,分酳婿、妇,三酌用卺,卒酳,婿出。”正史上记载,不管皇家、民间,均用“合卺”古语,而俗话则叫“交杯酒”或“交杯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之五“娶妇”道:

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扶入房讲拜,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然后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

现在各地方志中提“合卺交杯”的风俗礼仪还很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征引了。

《隋书》卷六《礼仪志》前言中就说过:“群饮而逸,不知其邮,乡饮酒之礼废,则争斗之狱繁矣。”又说:“汉高祖既平秦乱,初诛项羽,放赏元勋,未遑朝制,群臣饮酒争功……叔孙通言曰:‘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于是请起朝仪而许焉,犹曰:‘度吾能行者为之。’微习礼容,皆知顺轨。”从所引文中,可以看出酒与礼仪互相关连的重要意义。因而在《礼记》第四十五,特别有《乡饮酒义》一章。文前释题解释内容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