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日本民间文学之集大成者——《御伽草子》

竹取物语·御伽草子 作者:王新禧 著


二、日本民间文学之集大成者——《御伽草子》

历史演进到室町时代(14世纪—16世纪),因南北朝纷争而导致的全国大动荡,使得曾长期占据文坛的贵族文学开始衰落,以民间故事为代表的平民文学得到了高度发展。此类作品的内容大多描写世俗生活、庶民情趣,且篇幅均较短,便于快速阅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娱乐大众。《御伽草子》即为这些短篇通俗小说的统称。

日语中的“御伽”二字,本意为陪侍、陪伴。“御”是敬语,“伽”的意思是陪无聊者对谈解闷。而“草子”的含义有两种,一为用假名写成的随笔、日记,如著名的《徒然草》、《枕草子》、《土佐日记》等;二指“册子”(分册编写的书),与“卷”相对应,后来演变成为带插图的短篇通俗读物,专供休闲、消遣用。所以“御伽草子”字面上的翻译就是“消遣解闷的故事”。

《御伽草子》之所以从14世纪开始,日益受到重视,原因在于其上承中古时代的物语文学,下启江户时代的读本小说,读者层面不限于公卿贵族,而是广泛普及到下层武士、僧侣、平民中,比诸宫廷文学的受众要多得多。

由于是民间故事的集合体,所以《御伽草子》的内容来源相当多样,但原作者及创作时代大多不详。主要通过先在民间口耳相传,而后由僧侣、隐士、町人等挑选整理,出版商汇编的形式,流布日本全国。1725年时,大坂书商涉川清右卫门首先将23个民间故事编为《御伽草子》,并以《御伽文库》的名称发行。而其他出版商也制作了自己的版本。渐渐地,任何在室町时代与江户时代初期表现出相同风格的故事,都被视为《御伽草子》。到江户初期时,印行的《御伽草子》故事篇数已达三百篇左右,再加上其他手抄本,流传至今的总篇数大约在五百篇上下。

《御伽草子》的内容,因作者不再是宫廷贵族,而是市井人物,故而题材也大多转变为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民间故事,作品类型亦向多样化发展,可以细分为以下八类:

1、贵族类。主要受王朝物语文学的影响,根据古代长篇贵族物语所改编的短篇故事。如《忍音物语》、《假寐草子》之仿《源氏物语》;《小落洼》之仿《落洼物语》;《秋月物语》之仿《住吉物语》等。都与前代王朝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僧侣类。多取材于僧侣生活,充满佛教思想和说教色彩。如《秋夜长物语》、《松帆浦物语》、《嵯峨物语》等,写僧侣恋情故事;《御用尼》写破戒僧失败故事;《三法师》、《高野物语》、《为世草子》等,写出家遁世与出家后忏悔故事。

3、武家类。继承战记物语的豪迈传统,描写武士的英雄故事,比如《横笛草子》、《小敦盛》之仿《平家物语》写源平合战故事;《渡御曹子岛》、《弁庆物语》写源义经故事;《师门物语》、《村松物语》写地方豪族家奴暴动或复仇故事。

4、神佛鬼怪类。佛教故事、鬼神物语、妖怪退治等,也是大篇幅讲述的重头戏。此类故事的发生背景多为平安时代,那时世界仍明暗未分,人鬼妖魔等杂相共处,形成一个混乱又风雅的时代。其代表作品有《梵天国》、《木幡狐》等;以及《表藤太物语》、《田村草子》、《酒吞童子》之写英雄退治妖怪等。

5、庶民类。《御伽草子》本身即为迎合庶民娱乐的作品,故其中以农民和町人为主人公,描写庶民生活的作品尤其多。内容包括婚恋嫁娶、滑稽笑话、讽刺寓言、立身出世等。讲述小人物幸运巧遇、出人头地的《文正草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6、异国异界类。故事舞台扩展至中国、印度、龙宫、蓬莱、天界的作品。代表作为《二十四孝》、《蛤草子》、《浦岛太郎》等。

7、稚子类。以童话、儿物语为底本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少年儿童。如著名的《一寸法师》。

8、动植物类。主要描写动物、植物的世界,将其拟人化反映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

《御伽草子》内容庞杂、多姿多彩,但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平易单纯、叙述简单,情节单线发展,缺乏对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也缺乏对人物性格的深度刻划。然而其中不少故事也不乏传奇色彩,富有诗意并经常性地引经据典,同时还继承了物语绘卷的传统,在草子中配以诸多绚丽的插画,故而极大地吸引了一般读者的关注,使得《御伽草子》数百年来勃兴不衰,传流至今,依然阅读、研究者众。其中一些经典名篇,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王新禧

2012年5月25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