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松·开

一个演员的库藏记忆 作者:李立群 著


松·开

一个演员,每当他要去演一个角色,或者说是去诞生一个角色的时候,总是会先在自己所知道的、或者所记得的人里面去找到一个可以让他模仿的对象,通过模仿,再加上练习,把练习变成一个习惯,由习惯转换成一种能力,好像才能在观众面前,表演出一点点不同的东西。

可是时间长了,演出的经验多了,渐渐地就不像当初那么用功了,愈来愈快地会替一个角色迅速地下一个诠释,建立好一个轮廓,再用日久熟练得来的技术,很容易就可以自以为是地去演出了。虽然如此,说不定还是能得个满堂彩,因为观众未必知道这个演员的全部过去,不一定能分辨出他这个角色是重新创造的,还是驾轻就熟的,甚至于是自我抄袭多次的一次演出。他可能只是看到一个演员,内外连接的还蛮流畅的一次表演而已(当然,这已经算不错的了),而这个演员到底用了多少功,还有多大能耐,观众未必会了解,也没有必要去研究这个。但是,时间再长一点,一切真相也就会浮现出来了。

我的意思是说,虽然好与不好的表演都是表演,南辕与北辙的努力都是努力,对一个演员来讲,重要的已经不是如何能够替感情换衣服而已,重要的是,多年来的我,是不是在悠悠的岁月中可以觉察到,不成熟的我是否在逐渐地成熟。如果有,那么,喧哗式的表演态度,或者沉默式的表演态度,都可以如雷声一般,震撼到人心的。我凭什么敢这样讲?因为我年头也不少了,我看过这样的演员,也看过“只是”这样的演员。当然,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和不是这样的人。

我把话题转个弯儿。

近二十年来,我很喜欢看日本的“大相扑”,看到那些壮硕肥大的选手们,在台上台下的心情和状态,人前人后好多地方都有点像“演员”。不苟言笑,专注无比,为求胜利,所有的辛苦不能挂齿,疲倦的时候要装作很有精神,状态极佳的时候,要装成好像一碰就会翻过去的乖宝宝。对方用搜寻式的眼光瞄过来,自己还要用反搜寻式的眼神反瞄回去,你来我往,战斗前战斗后,内心的活动,都不让它存在于外表,反正不苟言笑到底,这点很像是动作派演员,愈沉默愈“酷”。

而相扑选手们,“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的风度和行动,还带着“揖让而升,下而饮”的胸怀,回家是否挨教练骂,或者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比赛成绩,都不可以留恋,还是把它忘了,专心地把比赛一场一场地完成演出,这一点,又像是许多演员必须用平常心接受媒体批评的一种生活态度,面对现实地过下去,演下去,演到演不动了,光荣下岗,老来凋谢,就视为自然了。

我为什么要拿“相扑”来跟“表演工作”做比较呢?没什么,因为我喜欢看相扑!其实天底下有许多专业项目的内在训练,都跟演员类似,都要讲究体魄的锻炼,精神上、思想上的锻炼,继而反映自己的生活品质等等。

一个够放“松”的演员,就是在表演上懂得放松的,他的耳朵一定很“开”,不是耳朵长得很大的意思,是他很能够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各种心情,当下加以判断和拿捏之后,第一时间内,又可以决定自己用什么情绪以及什么节奏来应对回去,完成一次所谓“严丝合缝”的接球传球的演出。

那么相扑选手,除了要力大无穷,还得要心情轻松、身体放松,放松到当自己的身体和对方的身体接触到的时候,完全地可以用身体“听”到对方的劲道在哪里,重心在何处,然后加以攻击,或诱击之。那可是要千锤百炼到泰然自若的样子,也就是说,不论环境是如何如何的不理想,他还是可以随时随地让自己能够完全投入,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这一点,不就像一个演员一般,走遍千山万水,不论环境如何差,随时随地都能让好戏上演,谱出生命的旋律,演出人世间的百态,而且能得到观众的满意与欢声。纵使没有人满意,我心要真能明白,真能听见,好像是学无止境的,我喜欢这种练习,这种境界,虽然我还经常是在用蛮力表演,虽然我还差得很远,但是就像刚才说的,和许多其他专业一样,只要努力下去,反省下去,一个老演员未来的路,还是有地方可走的,只是看谁能够表现出举重若轻、泰然自若了。

除此之外,对于表演,我还能怎么说呢?

虽然我还没演完一辈子。

2004年8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