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气象乃诗品

人间词话精编 作者:(清)王国维


气象乃诗品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诗词有气象,就犹如人有气场,一首诗词读完之后它会在你的脑海立刻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周围浮腾起诗词的情感境界,犹如舌之尝味,酸甜苦辣之分明。王国维欣赏李白的诗歌就是欣赏他诗歌的气象。他列举了李白、范仲淹和夏竦三人诗歌中的气象来比较,认为李白诗歌中的气象是后人所不能比的。所以,他称赞李白的诗歌是纯粹的凭借“气象”胜出。

a14

或许这和人的个性是有关系的,李白诗歌中的豪情和浪漫是他性情的真实体现,他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负之人,渴望受到重视,却又不愿受一丁点的委屈和束缚,于是他才能在诗歌中极力抒发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以及那些倜傥风流。

先来看这一节中王国维提到的李白以气象胜的诗。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箫声幽咽,惊醒梦中的秦娥,秦娥是谁呢?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好吹箫,在词中,指的应该是一位平常的女子了,或许是一名秦姓的女子。秦楼上,挂着一弦月亮,这月亮年年照着路边的柳树,看着这世人的悲伤,朝夕重复。乐游原上,清秋节早已冷落了,咸阳古道上,你的归路荒芜了,如今你音讯全无。只剩这冷冷西风吹拂,落阳残照,还有那些汉朝就遗留了下来的宫阙和坟墓。

本词先是伤情,之后悲国,前面出现的意象“箫声”、“柳色”、“楼月”都是凄凄之物,但是后面出现的“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下就将境界衬托得开阔起来,由悲而壮:“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风月不惊,道出所有的感受,但是却又不动声色,无限感慨。王国维称其“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在李白的诗歌里,这一胜出的气象,已成绝唱,让后来之人望尘莫及,难以超越。

这方面的词,后来王国维看重的是范仲淹和夏竦,但是王国维依旧认为范和夏难以超越李白词中的气象,不过是“差足继武”。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来的塞下,风景已经改变,衡阳之雁挥翅离去,毫无眷留之意。四面哀声阵阵,落日如烟,孤城关闭。离家万里,浊酒一杯,回家是不可能的。白发若霜,羌声悠悠,倍增凄凉。哪里能够安然睡去呢?充盈眼中的是将军的白发和征夫的眼泪。比起李白词中的意象,范仲淹词中的意象也是开阔的,也能算得上是气象浑茫了。但是细品其意象:塞下秋来、千嶂、长烟落日、家万里等,虽是悲戚开阔,却总是放开得宽了些,感觉这是些堆砌的意象,并且这些意象比较松散,没有一个方向感,仅仅是悲戚,更多的还是个人情怀的抒发。

a15

从意象的取向来说,“四面边声”没有“西风残照”来得壮阔,“四面边声”更多的是悲凉。最后的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比起“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来,前句略显拘谨,好像仅仅局限于一种情怀,而后句完全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境界,雄浑苍茫。

喜迁莺

夏竦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霞光似绮般散去,月若钩沉,悄然隐现于晴空。这一“散”字,一“沉”字,将月亮破空而出的氛围描绘出来了。这样的黄昏必是太阳刚刚落下,天空中的晚霞将散未散,月亮就犹如雪亮的弯刀挤破云霞而出了。后句“帘卷未央楼”很快就转移到了自己要说的话题上——皇宫生活。“夜凉河汉截天流”中的“截”字写出了夜色的壮美,银河之中,素月流天,虽是描写皇宫生活的诗歌,但是难掩横绝一陈的豪迈。“宫阙锁清秋”点出皇宫之地。“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读起来已是清香软玉,以为此词就此罢了。谁知后面的“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读起来可以叫人感受到汪洋浩荡的十足霸气,在这个良辰佳日,后宫佳丽三千,簇拥着皇帝,这不就是皇帝的气势吗?这也是大手笔的描写啊,也就是有气场的诗词。但是这三首诗词,从气象来说的话,王国维觉得相比起来,范仲淹和夏竦的词是赶不上李白的,而夏竦的词又比不上范仲淹的。大概是夏竦的“三千珠翠”的脂粉香太重,比不上“四面边声”来得宏大,而“四面边声”又比不上“西风残照”的苍茫壮阔。但是单纯以气象来比较三首词,朝代的影响也在里面吧,唐诗宋词,诗庄词媚,有着这样一个环境的因素在里面,气象毕竟是不同的。

a16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