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 初试威权

历史不可戏说:曹丕·文豪天子 作者:方北辰 著


五 初试威权

曹丕自建安十六年(211)受命为五官中郎将之后,半年的时间里,他这位丞相副手一直还没有得到独立行使威权的机会,因为这半年,曹操都在邺城主持政事,未曾离开。然而不久机会似乎就来到了。

七月间,曹操统兵西进关中(此处指今陕西省中部),攻击马超、韩遂等关陇割据势力,卞夫人及曹丕的胞弟们皆随从前往。曹丕作为丞相的副手,在邺城镇守并总领留后众事。行前,曹操不免要嘱咐一番,同时,还指派了三位得力的朝廷干员,协同五官中郎将府的幕僚,合力辅佐曹丕。这三位干员是:

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县(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人氏。其人多谋善断,他的任务是充当曹丕的军事参谋长。

居府长史国渊。国渊,字子尼,青州乐安郡盖县(今山东省寿光市南)人氏。其人长于处理庶务,曹操要他总管丞相府各项公事,为曹丕当好行政事务的辅佐。

左护军徐宣。徐宣字宝坚,徐州广陵郡海西县(今江苏省灌南县南)人氏。其人素有威严之名,其主要职责是监察留守后方的诸军,制止军人中可能出现的不轨行为。

安排停当之后,曹操率众西去,曹丕随即开始体验初试威权的滋味。

起初曹丕觉得滋味不错。在臣僚的前呼后拥之下,升高座以断决民事,跨骏马以巡察军营,确实有一种威权在握,政由己出的兴奋感觉。但是,很快他就失去了兴奋感,因为没有什么大事件出现,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不足以施展他的手段和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中经常萦绕两种相互矛盾的念头。一方面他希望在自己留守期间,局势安定,诸事顺遂。另一方面,他又下意识地盼望有一两桩突发事件冒出来,使自己有充分表演的机会。曹丕经受矛盾心理的煎熬,好不容易才度过了整个秋天。刚一入冬,他所企盼的突发事件终于出现了。

十月初的一个凌晨,马滑霜浓,一骑急使带着满身疲惫从北门驰入邺城,来在五官中郎将府,呈上一封十万火急的军事文书。当时,凡是“边有警急,即插羽以示急”;而臣僚有紧要之事呈报,亦“露板插羽”。插羽者,“取其急速如飞鸟也”。而这,就是后世鸡毛信的起源。府邸的门卫一见是插有飞鸟羽毛的告急文书,不敢延误当即呈送上去。不到半个时辰,曹丕已经在高烧的明烛下拆看来文。

羽书是冀州治下的河间郡(治所在今河北省献县东南)郡太守发来的,原来那里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这河间是冀州北面的一个大郡,跨有易水、泒水、滹沱水和漳水等四条大河的下游之地,地势平坦肥美,在东汉盛世时拥有人口六十余万。及至袁绍据有河北,河间与其东邻的勃海郡,都是袁氏势力的根基所在地。此次曹操率军西征后,遂有河间人苏银、田伯,聚众起兵反抗,声势甚盛。一时间,冀、幽二州的交界地带局势动荡,人心不安。河间郡的太守兵力单弱,只好困守在郡治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城中,同时派出急使南下邺城求援。

曹丕看毕来文,不禁精神大振,心想我自幼习练骑射,武勇过人,可惜多年来只有在打猎场中显露身手。而今实战机会就在眼前,我一定要大奋神威,杀他一个片甲不留!当下他就决定:自己率兵亲赴河间平叛;在大获全胜之前,暂不把河间情况报告父亲,以免影响西线的战局。接着,他又展开地图,一面察看,一面设计对敌方略,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大明了。

辰末巳初之际,曹丕匆匆漱洗,用过早膳,便赶至议事厅召集众官进行紧急会议。他先请邴原向大家宣读了河间郡送来的羽书,然后说出了自己的初步决定。

出乎曹丕意料的是,他的想法没有获得热烈的支持。与会者都双眉紧锁,闭口不言。

一阵沉默之后,长史邴原先开了口,他缓缓说道:“老臣愚钝,不晓军事,但私心以为将军亲征之举,似可不必。”

功曹常林立即接口发言。常林在出任五官中郎将府功曹之前,曾经先后当过冀州博陵郡(治所在今河北省蠡县南)太守和幽州刺史。博陵是河间西面的邻郡,幽州是河间北面的邻州,因此常林对河间的情况相当了解。他说:“我曾经在博陵和幽州任职,故而对河间的形势可以作一预测。河北的吏民,乐安守善者多,好乱生事者少。田银、苏伯之流,不过是乌合之众,其智甚小而其谋甚大,非心腹之患。方今丞相大军远征西陲,南方犹有强敌孙权窥伺,将军作为天下之镇,轻动远举,即便扑灭河间小寇,亦算不得威武。”

接下来是奋武将军程昱,从军事角度发表权威性意见。他认为目前西线正发生激战,作为留守的最大任务,是作好后勤供应,保障前线足食足兵,而不是其他。河间目前虽然局部形势紧急,但是此郡距邺城尚有六百里之遥,一时间成不了大气候。如果曹丕提兵远赴河间,旬月之中势难赶回,此时邺城周围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那才是危及全局的大患。结论很明确:他也不赞成曹丕亲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