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书的乐,就是要读到趣味

梁冬说庄子·德充符 作者:梁冬 著


如何让自己释放出灵魂的氧气,

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其他的让它自己发生。

原典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读书的乐,就是要读到趣味

前面说到,虽然王骀被砍掉了脚,但他是一个真正有魅力的人,他的灵魂具有吸铁石般的吸引力,在鲁国吸引了跟孔子的学生差不多分量等级的人来追随他。

孔子的学生常季很不解,就问孔子为什么王骀可以做到?孔子感叹道:“这个王骀真是个圣人啊。”

原文是这样说的:“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孔子名丘,“丘”是孔子对自己的称呼,别人就不能称他为“丘”。我可以叫自己“冬”,除了我妈以外别人就不能叫我“冬”)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孔子说:“我也很想做他的学生,不过还没有来得及。我孔丘很希望将来以他为师,更何况那些还不如我的人呢!我不仅仅要率领在鲁国的弟子,还要率领全天下的人去跟随他。”

从表面上看,庄子将孔子描写得很谦卑。其实,庄子很高级地又悄悄算计了孔子一把。庄子仿佛在说:“看,孔子这个人多么了不起,他不仅可以号令自己的学生,还可以号令天下的人去学习,说明他认为自己仅仅比王骀差一点点,能够号令天下似的喊一百来万人一起去学习,也是很厉害的。”

我们读书的快乐,就是要读到这种庄子写孔子的趣味—调侃人而不着痕迹。在读《庄子》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种跨越两千多年的时空与老先生相视一笑的感觉。当然,这很可能是我的错觉。

用心的独到之处

常季曰:“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意思就是,像他这么与众不同的人,如果用心的话,会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现在,大众很喜欢学习王阳明的心学。其实,王阳明的心学就是用心之术。而庄子也是一位用心大师—靠自己的念力改变世界,靠自己的意识吸引众人,凭自己的念头让世界发声。用心的话,你的想法就会使世界产生变化。

那么,这些是如何做到的呢?常季问得就很好,他问孔子,王骀的用心独到之处在哪里?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大概的意思就是,孔子说:“死和生这样的变化也算是大了,可是并没有令他有大的变化;天地就算毁灭了,他也不会灭亡;他知道自己没有过失,所以任由自然的变迁而不被外物所变,他主宰万物的变化,自然守住了大道不变。”

我在讲《人间世》的时候提到过“不趋利,不避害”,也就是没事儿不惹事,有事儿不怕事儿。一个人能够不用天天打电话、做路演、跟各种投资者交流,只是把分内的事情做好,就会有人拿着钱非要给他投资不可。但是,他的心里面还有点儿担忧:如果拿了投资人的钱会不会不好呢?我缺这个钱吗?你说估值要做到十个亿,我说估值不要做十个亿,做到五个亿就可以了;你说是美元,我说人民币就行了。我觉得这种状态挺有意思。

在三亚的时候,我碰到冯爷(冯仑)。以前,冯爷的《风马牛》电子刊物挺有意思,有些时候也出一些纸质书。后来,投资商就说:“干脆把你这个东西做成大V,现在不是很流行自媒体嘛。”于是,就需要有估值。那天,冯爷在三亚跟我说:“我跟他们说,千万不要把估值做高,做高的话,你得对得起这个估值啊。一句话,说出来之前,你是他的主人;说出来之后,你是他的仆人。一旦答应,他说这事儿值十个亿,我就得奔着十个亿去做,甚至还得奔着十二个亿去做,生生把自己累死,没有这个必要吧。”他的这段话倒是挺印证刚才讲到的,天地之间的变化于你而言没有那么大影响。

世界流行P2P、O2O、摩拜单车、共享经济……这些与你何干?你就是一个做酱油的、盖房子的,或者你就只是一个读书人,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比如,高晓松老师就不需要大数据、P2P,他只需要把以前读书的那点儿快乐,舀一小勺出来跟大家讲讲就行了;不需要高科技,他照样是大V。

而另外一些人,他们总是在跟别人讲商业模式。“梁友圈”里有一位同学说:“那些言必称商业模式的人,品位都很一般。”我深以为然。我的好朋友,单农的创始人,只卖男装,不做互联网营销、供应链管理、上市融资、P2P……就是把衣服做好,一样很成功。

最近一段时间,A股市场一片“哀鸿”,人均亏损八万块钱,只有茅台、海天酱油这些股票稳健上涨。这就是因为它们不会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该怎么酿茅台就怎么酿茅台,该怎么做酱油还怎么做酱油。

其实,做人也是一样。

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其他的让它自己发生

孔子在《论语·学而》里面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的就是用心的艺术,如何把自己的心量打开,如何用自己的念力改变世界,如何让自己的心安住于当下,如何让自己释放出灵魂的氧气,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其他的让它自己发生。

有一段时间,我对儿童教育有点儿焦虑,总在思考到底应该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才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把话说清楚。

有思想需要表达的时候,他能够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月光下喝可口可乐的时候,他可以脱口而出“对影成三人”,而不是“哇,好爽啊”。

语言是灵魂的监狱。你能够指望一个只会三五个成语的人教育出面向二十一世纪、二十二世纪的年轻人吗?

有一天晚上,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为了避免大家分小组讨论,我们做了一个成语接龙。一个人讲“天荒地老”,后面的人接的却是“老……老……老干妈”—连“老弱病残”都不会用,哪怕说“老年得子”呢(好像也不比接“老干妈”高级多少)

讲成语的时候,已经彰显出你拥有怎样的思维模式;用语言去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时,已经表达了你对世界的理解。所以,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很简单,不用告诉他那么多,让他背一背“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具有这种能力以后,面对各种技术变化你会因这种不变的东西而更容易适应,这就叫作“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一旦掌握了不变的东西,面对变化时才会从容。

在儿童教育方面,如果说有必须现在开始做的,那就是一件事—让他把话说清楚,学会多用几个形容词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如果孩子或者你本人,能够用超过二十个词语去形容“牛逼”,那你就真的很牛逼了。

为什么长得丑还这么有魅力

在《德充符》开题的时候,我讲过“德”在这个篇目里面是忘形与忘情—“无我相”之德。不因为自己有脚或是没有脚而发出抱怨,也并不以此为意。

在孔子和学生常季谈论王骀的故事的时候,常季就问:“为什么王骀长得那么丑,脚也被砍掉了—说明他肯定是犯过错误的人,却如此有魅力?”孔子说:“他的心理没有巨大的差异变化。可能是犯了错误,也可能没犯错误,命运让他被砍掉脚,但他却不以为意。他对天地、生死这些变化早已了如指掌。他知道事情都会如是而来,也会如是而去。”

王凤仪先生是民国时期一个有意思的东北人,他劝善,劝大家放下自我。有一次,一个姓刘的弟子与他的儿子一起走路。这个时候,一辆车开过去,不小心把他的儿子撞倒了。当时,刘先生和他的儿子并没有破口大骂,没有拍照、追讨、要说法,没有憎恨,也没有抱怨。因为谁也不会刻意想撞倒谁,只不过就是不小心撞倒了,这是事实。然后,该送医院就送医院,该抢救就抢救。结果,神奇的事情是,由于当爹的没有愤怒,也没有把这种愤怒的情绪传递给周遭的人,做儿子的被撞倒之后,该去疗伤就去疗伤,很快就完全恢复了。后来,我发现这种事情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情形。有一段时间,由于连续一百天吃烧烤和火锅,喝可乐和酒,我以为已经调好的痛风病又犯了。但是,在这次痛风发作的时候,我并没有任何抱怨,没有说就怪那个谁谁谁每次来都要求吃烧烤,就怪那个谁谁谁非要拉着我喝可乐和啤酒不可,就怪父母遗传了痛风这么个玩意儿给我……

我觉得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结果,这次痛风比往常来得晚一点儿,走得早一点儿。我倒不是鼓励大家去放纵自己的“口业”,去试试痛风的感觉,而是说如果真的有这种身体变化来临的时候,你只要知道它如是而来即可。

“空虚寂寞冷,穿上衣服滚。”如果你真的觉得空虚寂寞冷的时候,把衣服穿上,在床上打滚,自然而然就热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既没必要上升到文艺青年的悲哀,也没必要上升到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有意思吗?

王骀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变化,他如是接受。

喜欢一个人是从某个时间开始的吗

孔子又追加了一句对于王骀的表扬:“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一句话需要联系《齐物论》来讲。

如果用分别心来看,肝和胆的差别就像楚国与越国的差别那么大;如果站在整个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角度来看,世间万事万物也只不过是同一个事物的投影而已。被砍断脚和运气好成为上市公司主席,只不过是种种因缘和合的自然结果。喜欢一个人是从某个时间开始的吗?其实,在这个时间到来之前,一切都早已发生。对一些东西感到无聊或者起鸡皮疙瘩,都是有原因的。

我曾经跟大家分享过还记得“最让你热泪盈眶,甚至浑身发麻的时刻”吗?很多人都说:“哇,当我念《心经》的时候热泪盈眶,接着念《金刚经》就会浑身发麻。”或者“看见Tom and Jerry(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主人公)在一起变成好朋友的时候,我就会热泪盈眶。”

为什么你会为这些事情感动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些让人感动的情景吗?非也,是因为你本来就会为这些事情感动,后来出现的情景只不过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本来早已发生的状况,就叫作“万物皆一也”。

很多时候,我们要求自己的孩子英语好、数学好、按时做作业,早晨六点半起床,迅速地在十几分钟之内刷牙、洗脸、穿衣服、吃早餐、系好红领巾……我们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完不成这些事情,何必强求孩子做到呢?

而且我们往往把“我都是为你好”、“我希望你能够养成好习惯”种种加诸对孩子的呵斥和要求里面。找一套三年级的奥数题让家长来做一下,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还要求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奥数成绩优秀,有这个必要吗?你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别人做到呢?如果自己能够自然而然地做到,那么你的孩子自然就能做到。

所以,儿童教育并不存在要求的问题,而是你们能否共同成为这样的人。一个自己都没有礼貌的父母却要求孩子有礼貌,有可能实现吗?“万物皆一也”,说的就是你和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体的。当我们真正理解“万物皆一也”这句话以后,儿童教育就变得很简单了。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这句话就是说王骀丢了脚,像在身上抖落土渣一样,他并不认为有脚和没有脚有什么区别。

高级的女人不会认为自己有多漂亮就高人一等,有智慧的男人也不会认为自己有多智慧就目空一切,多和少都只不过是相对而言。

有一天,我和朋友聊天,我说:“像我这种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对方就说我假装谦虚。其实不是,以我的知识、读过的书和现在在喜马拉雅FM面对那么多朋友讲解《庄子》这件事情而言,我真的是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错漏百出。

所以,我希望等《梁冬说庄子》快要结束的时候,知乎、得到、得脉等APP上面的各路英豪可以列举梁冬在《梁冬说庄子》里面出现的一万个错误或一千条硬伤,我会把它们列在《梁冬说庄子》这本书的后面,就像很多人在写关于蒋勋的一百处硬伤那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