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甄士隐的“小荣枯”故事

青春红楼: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作者:崔秀霞


甄士隐的“小荣枯”故事

接下来,便是讲述石头上所记的故事。是全书的正文了。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

从当日地陷东南写起,其实还是接续着前面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共工与祝融交战,共工战败,便以头怒触不周山,于是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于是本书开头女娲要去补天。全书的正文便从这地面上的地陷东南处写起,写到这东南处有姑苏城,城内有阊门,阊门外有十里街,街内有仁清巷,巷内有葫芦庙。庙旁正住着一个叫甄士隐的乡绅。

开篇从女娲补天写起,有时间上的洪荒之感。而这里亦从神话起笔,从天地之大,一点点缩小聚焦到具体的烟火人世,很像是卫星聚焦拍摄地面上照片的过程,颇有一种空间上的宇宙意识,又像是一种俯瞰式的上帝视角。

这里便引出了本书的重要线索人物甄士隐,在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之后,便写到甄士隐在漫长的夏日所做的一个梦,他梦到的正是从青埂峰袖石而来的一僧一道。二人的对话,正介绍到了《红楼梦》中的第二个神话故事——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这便是书中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得到赤瑕宫神瑛侍者的每日灌溉之恩,始得久延岁月,修成人形,便想着要报答所受的灌溉之恩。此时正当神瑛侍者想要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神瑛侍者,“瑛”正是美玉,他所居住的赤瑕宫,“瑕”正是玉上的斑点。这正对应的是贾宝玉之“玉”和“石”的属性。绛珠仙草,“绛”为红色,绛珠,正如血泪,对应的是黛玉“木”的身份和她一生正是为还泪而来的特点。二者之间的牵绊,正是所谓的“木石姻缘”“木石前盟”,正与宝玉和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相对。后面《终身误》曲子里唱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道出的正是宝玉对宝黛二人前世姻缘的执念。

一僧一道在谈话中说到,趁这一干人等下世历劫,正好将这“蠢物”夹带其中。甄士隐听到,大为不解,上前询问。二人向甄士隐展示了一块镌刻着“通灵宝玉”四字的美玉——这正是前面的石头所幻化而成的。这也便是本回回目中所说的“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正说着,三人便走至一处写着“太虚幻境”的大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正当此时,甄士隐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的世界。

现实世界中,由甄士隐而牵出寄居在隔壁葫芦庙的穷书生贾雨村。这是书中另一个重要的线索人物,与甄士隐正是一真一假。甄士隐谐音正是“真事隐”,贾雨村谐音正是“假语存”,由这两个线索人物的名字,曹雪芹也暗示出自己“将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创作理念。

中秋节,甄士隐设宴邀请贾雨村。贾雨村所作“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诗句,表达出自己不甘居于人下,渴望做官显达的野心。甄士隐慷慨赠予贾雨村盘缠,资助其进京赶考。

这是中秋节发生的事情,再接下来便写到元宵节时,横祸飞来,甄士隐的爱女甄英莲走失,给家庭带来最沉重的打击。隔壁葫芦庙起火,牵连到甄家,将其烧成了一片瓦砾场。甄士隐夫妇只得投奔岳父家,备受冷落。之前生活富足、家庭美满的甄士隐现在却落得生活潦倒,贫病交加。

而此时,曾经要度化英莲的跛足道人唱着《好了歌》来了。经历了世态炎凉的甄士隐听后彻悟,给这《好了歌》作解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是甄士隐在历经浮沉荣枯之后,对于人生的理解,同时也道出了《红楼梦》整本书中人物的命运。解完之后,看破红尘的甄士隐便随疯道人飘飘而去。

上面我们所解说的第一回,写了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引出了甄士隐、贾雨村两个线索人物,以中秋欢聚和元宵离散两次月圆的对照写出了甄家的小兴衰、小荣枯。甲戌本批语道:“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甄家的小荣枯,正是对下面整本书中贾府大荣枯的一次预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