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忘不了那年的农高会

孟夏草木长 作者:兰芳


忘不了那年的农高会

常听杨凌的表姐说杨凌蘸水面如何的好吃、空气多么的好。后来知道它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称为中国的农业硅谷,便心向往之。

2011年11月8日,正值第十八届农高会在杨凌农科城隆重举行,应省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之约,我有幸赶赴杨凌农高会现场,随主持人小康、董丽萍一起报道农高会盛况。

我是坐村民的小车去的,同行的还有两位乡党和一位小报记者。初冬天气,早起凉风习习,我们到达时,已是阳光明媚,温暖如春,举目四望,仿若春姑娘已缓步而来。

楼高、树挺、路宽直、街道净洁,很舒服的小城,这是我对杨凌的第一印象。走近看,人挨人,车挤车,不禁异口同声:“啊,人这么多!”

董老师打电话问我到了没,我便急急地与大家分手,赶去与董老师和记者小芳相见。开始时我很胆怯,很自卑,毕竟自己是一名农妇,人家是博学多才的“人尖子”,然而他们待我却万分亲密,握手拉家常,如同自家姐妹一般,这让我觉得很亲切,先前的拘束忐忑一下子消失了。

从董老师手里接过“进门证”,那几个展馆我便可以自由出入了。各国人才,各路精英,真是人山人海,场面可谓壮观……但是,纵然有很多人。却排列有序,紊而不乱。高新农业实用、农业机械展馆我都进了,苗木种子、化肥农机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我均一一观瞻。

啊,你看,那长约十五厘米总重量约五斤多的辣椒,那单株产量七八十斤的河南红薯,两百八十多斤的特大南瓜,太不可思议了!再看妇女手工艺展馆,里边的景象让我叹为观止,麦秆画刺绣和草编,看得人眼花缭乱。织布不用一下下丢梭子,就能织出色彩斑斓的花布来……能看得太多了,同来的村民一个劲提醒我:“天短,不敢多逛,瞅几眼就出来。”

下午,节目要直播了。我选了一片广阔的麦地,站在中央,用手机和主持人连线,报道农村妇女织布的场景。由于“逛”久了,我没有准备稿子,但所见所闻让我胸有成竹。我用民谣来描绘织布情状:“七尺长,八尺宽,里面坐个女人官,脚一踏,手一扳,踢里咵嗒都动弹……”结合现场场景我尽量将农高会的盛况分享给听众,足足过了一把记者瘾。

节目结束,就有文友电话向我表示祝贺,董丽萍老师也打来电话,说:“小兰,你太有才了。”

杨凌的表姐让我们到她家去。我约了同车的几个人一块儿去见表姐。表姐在农家乐招待我们,美味的小吃让人垂涎三尺,附近一溜儿整齐的小洋楼,农田瓜果飘香,河塘蛙声一片。

吃得正香时,咸阳的一位老师打电话夸我下午的报道,让回来一聚,共庆记者节。匆匆道别,车飞奔回咸阳时天已黑,我们狂欢,唱歌跳舞,只恨夜不长。

这一天好充实,这一天被幸福和开心挤得满满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