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适先生的另类“利息”

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 作者:游宇明 著


胡适先生的另类“利息”

看过不少有关胡适先生的文章,留下一种印象:此人胸襟非同一般。胡适对年青人特别友善,他在给一位女作家的信里说:“青年思想‘左’倾,并不足忧虑。青年不‘左’倾,谁当‘左’倾?只要政府能维持社会秩序,‘左’倾的思想文学并不足为害。青年作家的努力也曾产生一些好文学。我们开路,而他们做工,这正可以鼓舞我们中年人奋发向前,他们骂我,我毫不生气。”胡适这样说,也这样做。当年的北大学生千家驹思想“左”倾,是“北大学生捣乱的头儿”(胡适语),作为北大校长的胡适却尽力帮助他,千家驹大学毕业后,胡适介绍他到陶孟和主持的社会调查所工作,推荐他到北大兼课,千家驹结婚时,胡适又当他的证婚人。

胡适更可贵的地方在于对自己的宿敌非常宽容。1936年11月,苏雪林写信给胡适,称鲁迅为“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的小人”,宣布要“向鲁党挑战”,劝胡适出面领导这个工作。胡适与鲁迅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他们早年虽然一起编过《新青年》,共同扛过科学民主的大旗,随着《新青年》的分裂,两人后来分道扬镳。胡适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整理国故”、“好政府主义”等主张,都曾遭到鲁迅的无情抨击。换作旁人,很可能与苏雪林同流合污。胡适却回信严厉批评了苏雪林,说:“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避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究竟经过几度变迁,究竟他信仰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些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些什么是无价值的。”“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博大的胸襟当然有益于他人,它能给别人一种好心情。但它更有益于自己,首先,它可以改善你的人文环境。一个人睚眦必报,别人说你一句闲话,你一定要找个机会去反击、报复,你的身边就会缺少朋友;相反,一个人对别人的批评大度些,能够不作反应就不作反应,甚至有时还不妨以德报怨,别人迟早会体悟到你的正直和善意,就算你的敌人感觉不到,旁边的人也会感觉到。胡适先生不是得到了我们的好评吗?

人的胸襟越宽广,越有可能走向事业的成功。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物,你再小心谨慎,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与人为善,也难免遭到别人的误解。深圳的爱心人士陈观玉把自己买股票赚得的钱都用来帮助穷人,还有人说她是“傻瓜”呢!一个具有大胸襟的人只会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合适,不会过多考量做了这件事之后会得到多少人的表扬,更不会对别人的批评耿耿于怀。正因为他没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琢磨人上,也就保证了在事业上投入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因而有更多的机会抵达人生的高度。

想起胡适的另一个故事。胡适早年资助一个青年学生赴美国留学,这位学生学成归来后,想将资助款还给胡适,胡适不愿接,说要“长留利息在人间”。其实,胡适留在人间的“利息”,又何止是金钱上的慷慨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