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一个从历史的夹缝中钻出来的英雄

明太祖朱元璋全传 作者:张煜瑞 著


前言 一个从历史的夹缝中钻出来的英雄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个从历史的夹缝中钻出来的英雄。

朱元璋,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人。他出身贫寒,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

1351年,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投郭子兴麾下,郭子兴见朱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郭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嫁与朱元璋为妻,朱元璋称帝之后,马氏为皇后。1355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当时红巾军领袖小明王韩林儿出诏封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儿势盛力强,可利用以成帝业,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九月,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朱元璋。次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势力不断壮大。

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陈友谅败死。第二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谓明太祖。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达九十八年之久的元代灭亡。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又经过二十年的征战,统一了全国。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又创立了卫所制。为削弱将领的军权,于洪武十三年设五军都督府。这些措施使得封建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为强化皇权,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在朱元璋时代,中国封建大一统制度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

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明朝时的中华帝国也再难恢复唐朝时让四海臣服的盛况。明朝政府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征服周边的少数民族,甚至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抗少数民族的侵略。明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修长城,本身就说明明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策略是以防守为主。

1398年闰五月五日,朱元璋病逝,葬南京钟山孝陵。立庙号太祖,谥高皇帝。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是最善用权的。试想一下,从一无所有、地位卑下的乞丐,一跃成为位达至尊、坐拥天下的真龙天子,其谋权之略、运权之思、固权之术、制权之智,都堪称前无古人。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卓有建树的。如果用一言来概括他的治国方略,就是“以猛治国”。作为开国皇帝,他紧紧地把握一切所能把握的权力,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奠定了明朝两百余年的统治基础。朱元璋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了空前程度,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阻碍作用,也使中华帝国开始走向了没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