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东坡志林 作者:[宋] 苏轼 著;韩中华 注


前言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走进中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此外,由于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眼球,阅读中国传统经典成为时代潮流。因此,重视中国古代经典并开发适合阅读的版本是非常必要的,于是便有了这本面向海内外发行的《东坡志林》。希望这本书像一座桥梁,引领读者走近古代经典,了解古代大家,品味智者人生,思考现代生活,在浮躁的世界中安放自己的心灵。

现代人生活忙碌,心情常常焦虑不安,枕边放一本《东坡志林》,每天抽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可在品味古人生活中调整自己的心情。《东坡志林》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写于苏东坡被贬之时,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翻开此书,你看到的不是苏东坡一板一眼的说教,而是他用幽默的语言记录的游历、修身、交友、奇人异事等。他用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心记录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由此形成了这部优秀作品。本书文章较为短小精悍,读来十分便捷。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可以跟随书中的文字走进苏东坡的内心世界。

《东坡志林》分为五卷,全书编排以内容划分,总共二十九篇,分别是:记游篇、怀古篇、修养篇、疾病篇、梦寐篇、学问篇、命分篇、送别篇、祭祀篇、兵略篇、时事篇、官职篇、致仕篇、隐逸篇、佛教篇、道释篇、异事篇、技术篇、四民篇、女妾篇、贼盗篇、夷狄篇、古迹篇、玉石篇、井河篇、卜居篇、亭堂篇、人物篇、论古篇。

《东坡志林》一书,不仅可以带你走进苏东坡个人的生活,而且可以让你借古思今获得不一样的人生感受。现在距离苏东坡生活的时代已有九百余年,九百余年间,物换星移,但是,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如何面对人生坎坷,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人生主题。在读苏东坡的文字中,你或许能找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发现修身养性的乐趣,寻到可以慰藉自己心灵的东西。苏东坡怀才不遇、历经苦难的烦恼,也许我们也曾体会过。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苏东坡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在痛苦中寻得闲适雅趣,让苦难的日子开出美丽的鲜花。古今坎坷虽有不同,但是面对坎坷的正确态度却是一样的,苏东坡的豁达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另外,苏东坡在评议前人功过时,见解独到,有理有据,能给现代人以启发。苏东坡记述的奇人异事,在今天读来,或许能与我们现在的所见所闻相印证,或许能有更深的理解。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涉猎知识广博,能让你在幽默戏谑又充满智慧的语言中,遇见你所未见过的苏东坡。

从此刻开始,让我们阅读《东坡志林》,走近古代智者,享受生活情趣,体会别样人生吧。

附:苏东坡简历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的文学造诣以至绘画、书法皆负盛名。在诗上,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上,他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上,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综合来说,苏东坡确实是一个罕见的才华横溢的大家。

苏东坡才华学识极为出众,二十二岁就考中进士。一开始,苏东坡的仕途可以说是非常顺利,在很短时间内便被提拔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但在宋神宗熙宁(1068—1077)初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杭州通判,而后又转任密、徐、湖三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弹劾苏东坡的诗中有讥讽朝廷之语,苏东坡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事被称为“乌台诗案”。

等到宋哲宗继位,苏东坡被召还朝,但因与司马光、程颐等人意见不合,几次遭到陷害,先后左迁为杭州、颍州、扬州知州。绍圣元年(1094),新党再次执政,苏东坡被贬至岭南惠州。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至极其偏远的海南儋州。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继位,苏东坡遇赦内徙。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苏东坡在北归途中病故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