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伊洛群英开新声

欧阳修传 作者:王水照,崔铭 著


第二章 伊洛群英开新声

欧阳修于天圣九年(1031)三月来到洛阳,正值春光明媚,万物荣发。伫立城郊,但见清澈的伊水由南向北潺潺流淌,青葱蓊郁的龙门山与香山隔水相对,犹如宫殿前方的左右楼阙。这是一座令他神往已久的城市,走在进城的路上,欧阳修的心情格外轻快:

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武周、后梁、后唐九个朝代先后建都于此,西周、新莽、隋、唐、后晋、后周又曾作为陪都。班固作《汉书》、张衡做天文三仪,均在洛阳;左思作《三都赋》,洛阳纸贵;蔡邕刻熹平石经,沾溉百代……文史盛事,举不胜举。那残破的古宫阙见证着历史的苍凉久远,那壮丽的山川仍焕发出动人的风采!

宋朝定都汴梁,而以洛阳为陪都,号为西京。由于距京师不远,加以物产丰饶、交通便利,缙绅仕宦纷纷定居此地,“贤而有文者,肩随踵接”(宋·司马光《伫瞻堂记》),到宋真宗时代,俨然已是仅次于汴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初入仕途,就能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地方工作、生活,欧阳修感到十分幸运,而更为幸运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良师益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