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断攀登超级稻亩产的新目标

信念 创新 奉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风采 作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编


不断攀登超级稻亩产的新目标

两系杂交稻的培育成功,成为袁隆平又一创新的起点。随着两系杂交稻的成功,一个大胆的新构想在袁隆平心中萌动,这就是杂交水稻探索的第三部曲——超级稻。

超级稻,简单地说,就是超高产优质水稻。这是多年来国内外农业专家梦寐以求、攻关多年的世界难题。1995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稻”、后又改为“新株型”育种计划,但均未实现。袁隆平认真分析了国外的研究思路,发现世界上无论是常规稻育种,还是杂交稻育种,都是在利用选育优良品种来实现超级稻的目标的。仅靠育种学的成功,就能不断突破产量的“吉尼斯纪录”吗?

1997年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并组织实施。他的建议立即被国家采纳,“超级杂交稻”顺利进入“S-863”计划。超级稻研究目标分期进行,每期目标亩产增加100千克。第一期目标是每亩700千克,第二期目标是每亩800千克,第三期目标是每亩900千克……

经多次论证后,袁隆平提出了实现超级稻亩产目标的构想:一是杂种优势利用;二是形态改良,如矮秆、少蘖、大穗等具有高产的理想株型。

1997年,袁隆平到江苏考察两系杂交稻,在观察亚种间杂交稻时突然灵机一动,脑海里闪现出一种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回到宾馆,他立即将灵感中的模式描绘下来,精心设计出以高冠层、矮穗层、高度抗倒、可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的形态模式,制定了把优良株叶形与强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有机结合的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这就是“理想株型+杂种优势”的模式。集中形态优势和杂种优势两大增产要素的育种技术路线,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袁隆平又一次用灵感将杂交水稻的选育领进超高产研究的前沿阵地。

以袁隆平为首的研究群体以高产优质的不育系“培矮64S”等为亲本,进行广泛的测交和筛选,育出几个具有超高产潜力和米质优良的组合,更重要的是找到库大源足和高度抗倒的理想株型,研究出一批新的超高产组合。经过连续几年试种,超级稻的优势初露端倪,增产效果明显。按照农业部的规定,一个超级稻品种,须连续2年在两个以上百亩片示范达标,就可以宣告中国的超级稻育种亩产目标的实现。

持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果实。1999年秋,超级稻的百亩示范片亩产均超过700千克,云南永胜县涛源乡试种点验收时亩产竟达到1139千克!顺利实现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亩产800千克的第二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2011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900千克的第三期目标也成功实现。2014年,湖南溆浦县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1026.70千克,表明亩产1000千克的第四期目标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果把常规稻、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和超级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进行比较,它们的比是100∶120∶129∶181,可见超级稻的增长潜力巨大!同时超级稻米质很好,可谓“高产与优质相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从三系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从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探索到50年后的今天,袁隆平伴随杂交水稻的研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诽谤和不理解,但袁隆平肩上重担不减,创新不断,终于迎来了一个个成功的辉煌,梦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袁隆平在谈及自己成功之路时,他用一个简洁的公式来表示:

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