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财政、金融金融/银行/投资他们的岁月

他们的岁月

他们的岁月

定 价:¥35.00

作 者: 彭小莲著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传记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120284 出版时间: 2000-03-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267 字数:  

内容简介

  彭家风雨动神州――这是我读了上影厂导演、作家彭小莲博士的新作《他们的岁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发出的慨叹。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今天,中年以上的人,谁都不会忘记,在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的年代里,动辄神州风雨惊万家:人间的“天”上一声号令,全国立即开展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从城市到乡村,几乎没有一家能置身政治风雨之外。一些家庭名存实亡,一些家庭在凄风苦雨中挣扎,度日如年。这些绝大多数不幸家庭的惨痛遭遇,由于他们本来就不是知名人士,已经或正在被历史遗忘。但也有少数家庭例外。我所说的彭家就是一个。他家经历的风雨,由于特殊原因,真个是惊动神州。这就是彭柏山家。今天,年轻一代恐怕极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在50年代前期,当时的年青人,至少包括我在内的大学生,无人不知彭柏山。何以故?因为当时政治学习必读、不知组织过多少次讨论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按:由《人民日报》编辑部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各省人民出版社纷纷重印,仅上海人民出版社从1955年6月至7月,就印了8次,达60万册之多!)毛泽东亲自写了按语。正是在这本材料中,彭柏山被几次点名,并定性为“胡风集团分子”。彭柏山是所谓胡风分子中级别最高的人,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他1910年生于湖南茶陵县山区的一个雇农家庭。投身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30年代初入党。后由胡风介绍,成为鲁迅的弟子,他的中篇小说《崖边》,受到鲁迅的好评,亲自推荐发表。后被人告密,被捕入狱。在狱中的苦难岁月里,精神上、物质上,都受到过鲁迅的热忱关怀。1937年出狱后,投笔从戎,参加新四军,以一介书生,在战火纷飞中,与日寇、顽军、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在苏北平原、沂蒙山上、淮海大地、茫茫江面,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身影,成为人民军队的一位骁将。打过长江后,他担任三野24军副政委,军长兼政委是一代名将皮定钧。也正是因为他战功卓著,不久才被调到地方重用,先后出任华东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前年春天、去年夏天,我在上海与王元化先生、彭小莲聊天时,都曾经说过:柏山倘若没有那些战功,不在党内位居要津,他的命运就不会有那样悲惨。他俩没有表示异议。作为一名史学家,也许是我的职业病使然,看问题时常常用第三只眼睛也就是历史眼光评判。面对历史,有多少次我发出过“一代名将史,千年孤臣泪”的哀叹!令人悲愤的是,彭柏山也没能走出这可诅咒的历史轮回,他被捕,坐牢,开除党籍,流放,直至“文革”中在河南农学院被红卫兵用“千钧棒”活活打死。所幸人亡家未破。柏山夫人朱微明(1915-1996),这位《大公报》记者、1939年入党的新四军老战士,虽受尽屈辱,却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将她与柏山的五个儿女抚养成人,彭小莲就是最小的一个。经过多年的思考、积累,1998年夏天,她终于拿起笔,写出这本长篇纪实文学《他们的岁月》。我有幸成为学苑中的第一个读者,读后,心灵受到很大震憾。王元化先生、胡风夫人梅志先生,也相继读了这部作品,都充分加以肯定。接着,小莲又在美国、上海相继写了第二、第三稿,并配上多幅珍贵的照片,在最近正式出版。《小说界》、《作家文摘》曾先行刊出本书的部分章节,立即引起读者的广泛注意,我坚信,这是新时期以来纪实文学的杰作。《他们的岁月》中的他们,涉及到毛泽东、陈毅、柯庆施、陈丕显、潘汉年、罗瑞卿、江渭清、周扬、粟裕、叶飞、刘炎、钟期光、皮定钧、王必成、刘培善等党、政、军中的要人,以及鲁迅、夏衍、胡风、许涤新、王元化、贾植芳、吴强等文坛名流。让人感佩的是,当时的上海市委组织部长、胡风专案组的负责人王一平,在上海市委的常委会上,敢于依据事实,提出“彭柏山不能作为胡风反革命分子处理”。以极左留臭百世的市长柯庆施听后严厉指责王一平是“右倾”,必须作检查。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之际,王一平及统战部长陈同生、宣传部副部长陈其五,仍然以大无畏的气概,举手反对逮捕彭柏山。这虽然无济于事,但是,这几位老共产党员的实事求是的品格,是足为世人风范的。皮定钧、贺敏学等彭柏山当年在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战友,在柏山落难后,没有投井下石,而是伸出援手,给他温暖。陈毅夫人张茜也曾热心帮助柏山夫人朱微明。尤其是皮司令,说“别人看热,我看冷”,去探望出狱后不少人唯恐避之不远的彭柏山,给他以安慰、帮助,显示了在左风大炽、人妖颠倒的岁月里,人间犹有真情在、正气在,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中最宝贵的遗产。对比之下,那些在“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中原形毕露的小人、卖友求荣的为虎作伥者,真该愧死矣!前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潘汉年》,轰动全国,潘汉年、董慧夫妇的悲剧结局,使人为之扼腕。都说潘汉年没有儿女。但严格说来,这是不确切的。《他们的岁月》披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实,潘汉年、董慧征得彭柏山、朱微明的同意后,决定将尚在襁褓中的彭小莲领回家当女儿。董慧特地上街给小莲买了一皮箱的漂亮童装。但是,小莲还没有来得及在养父母的怀抱中撒娇,他俩就被捕了,从此陷入有天无日的绝境。倘若没有那场莫须有的冤狱,潘汉年夫妇有小莲这样聪明、能干的女儿承欢膝下,过正常的家庭生活,该有多么美好!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难免就有政治斗争。但是,我相信,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今后无论再有什么政治风波,不会再有一夕“天”上风雨骤,六亿神州尽顺摇的场面出现,也不会再出现彭家风雨动神州那样的悲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现实表明,小莲笔下令人沉重、有时简直是艰于呼吸的“他们的岁月”,毕竟是一去不复返了!家园平静,人间至福――为此,“他们”那一代,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呵!

作者简介

  彭小莲,1953年6月生于上海。1969年4月前往江西插队。1978年8月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6年1月开始独立执导影片《我和我同学们》和《女人的故事》。1989年6月获洛克菲勒奖学金前往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研究院留学。完成学业后,于1996年回国成为签约导演。先后拍摄影片《大杀》、《上海纪事》等。以上影片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另有剧本《艰难的真活》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剧本奖。小说主要作品有《阿冰顿广场》、《燃烧的联系》、《流放者的归来》、《被磨蚀的渴望》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被介绍以国外。

图书目录

母亲的形象
父亲出事了
父亲的童年
母亲的童年
一个愤怒青年
另一个愤怒青年
加入革命队伍
青灰色的上海
他们为什么加入共产党
妈妈也加入革命队伍
没有希望的日子
地法摆脱的阴影
1945年8月15日的哪一天
同甘共苦的日子
战争结束了
父亲出事以后
父亲释放归来
绵绵久远的苦役
最后的消息
在洞穴里的日子
关于《战争与人民》
命运的尽头
终于结束了
【媒体评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