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金属学、金属工艺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

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

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

定 价:¥120.00

作 者: 华觉明著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百科全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4723209 出版时间: 1999-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6cm 页数: 675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述,全面深入地讨论了青铜冶铸技术和钢铁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中国青铜文化、铁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作者在长期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前人、近人的有关研究成果,融文献考订、实物分析检测、传统工艺调查研究和复原试验等手段于一体,学术见解和研究方法多有创新。本书内容丰富,论证翔实,并有大量彩图及图片,反映中国金属技术史和冶金考古的最新成果。本书可供历史、科技史、考古、美术史、采矿、冶金、金属工艺等学科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华觉明,江苏无锡人氏,1933年生,1949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1958年至1964年任甘肃工业大学助教、系秘书,1964年至1967年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矿冶史研究生,导师王振锋先生。历任该所助研、副研、研究员、副所长。现任清华大学科技史及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兼任教授,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专家组成员,中国科技大学兼任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任教授,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史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技术史学会成员。已发表专著5种,论文80余篇,参与主持的曾侯乙编钟研制项目获文化部科技一等奖。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从蒙昧到文明的转折点
    第二节 金属史的分期与发展概述
    第三节 古代冶铸术语考订
   第二章 冶铜术和青铜冶铸生产的社会前提
    第一节 冶铜术的发生
    第二节 铜石并用时代及其向青铜时代的转变
    一、萌生期的冶铜遗存
    二、铜石并用时代的铜器及其技术特征
    三、夏代已进入青铜时代
    第三节 农业和金属手工业
    第四节 石器、玉器和铜器制作
    一、石器和铜器制作
    二、玉器和铜器制作
    第五节“陶冶”、“陶铸”——制陶与铸铜的关系
   第三章 商周青铜冶铸业与采铜、炼铜技术
    第一节 商周时期的青铜冶铸业
    一、商代的青铜冶铸业
    二、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冶铸业
    三、战国时期的青铜冶铸业
    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铜产地
    一、先秦采铜冶铜遗址
    二、中国铜矿资源分布
    三、古文献所载早期铜产地
    四、铅同位素比值所提供的佐证
    第三节 采矿、选矿技术
    一、采矿技术
    二、选矿技术
    第四节 早期炼铜技术
    一、炼铜遗存及设施
    二、氧化铜矿的冶炼技术
    三、硫化铜矿的冶炼技术
   第四章 商周青铜器的范铸技术
    第一节 范铸技术的早期发展
    一、石范铸造
    二、二里头期的陶范铸造
    第二节 典型器物的复合陶范铸造工艺
    一、圆斝的铸型工艺
    二、方鼎的铸型工艺
    第三节 商代青铜器的复原试铸
    一、圆鼎的复原试铸
    二、铜觚的复原试铸
    第四节 分铸法(铸接)和铸型工艺的规范化
    一、分铸法(铸接)
    二、铸型工艺的规范化
    第五节 范铸技术的延续发展
    一、铜质芯撑的使用
    二、铭文和花纹的铸制
    三、铸造方法和铸型工艺
    四、造型材料的制备和使用
   第五章 转变期的青铜器铸作技术—— 金属工艺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失蜡法
    一、曾侯与尊、盘的结构和制作工艺
    二、淅川铜禁和楚王盒审盏
    三、失模 失蜡法的源头和流向
    第二节 新兴的金属工艺
    一、铸焊(镴焊和铜焊)
    二、包金、贴金、红铜镶嵌和金银错
    三、镀锡和鎏金
    四、刻纹
    第三节 金属工艺的综合运用
    一、青铜剑和薄壁件、极薄壁件的铸作
    二、鼓趺、龙凤方案和铜车马
    第四节 青铜农具的制作使用
   第六章 转变期的青铜器铸作技术——编钟的设计制作研究
    第一节 编钟形制和铸造方法的演变
    第二节 甬钟的铸型工艺
    第三节 簨虚结构及其设计制作
    第四节 钟体结构、振动模式和编钟各部位的声学性能
    一、钟体结构
    二、振动模式
    三、编钟各部位的声学性能
    第五节 决定编钟音响的诸要素
    一、编钟的几何形状与尺度
    二、合金成分和金属组织
    第六节 编钟调音和《考工记》“遂”的辨正
    第七节 编列乐钟的由来及其复制与仿制
   第七章 三代铜器的合金配制
    第一节 三代铜器的合金成分及其演变
    一、钟鼎之齐
    二、斧斤、戈戟、大刃诸齐
    三、削、杀矢之齐
    四、鉴燧之齐
    五、刀布之齐
    第二节 三代铜器合金成分的数理统计
    第三节“六齐”论释
    一、“六齐”的本意
    二、关于“六齐”的客观实在性和合理性
    第四节 商周青铜合金的配制技术
    一、商周青铜合金配制的技术特色
    二、金属古称的考辨和青铜合金的配制
   第八章 冶铁术的兴起及其前期发展(上)
    第一节 冶铁术的发生和早期铁器
    一、陨铁器的制作使用和冶铁术的发生
    二、冶铁术在中国的起始年代
    三、关于冶铁术的发源地
    第二节 战国到南北朝的冶铁业
    一、冶铁业在战国时期的兴起
    二、秦汉冶铁业的大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的冶铁业
    第三节 炼铁技术
    一、炉型和筑炉
    二、矿石、燃料和熔剂
    三、鼓风装置
    四、冶炼工艺和产物
    五、关于用煤炼铁的问题
   第九章 冶铁术的兴起及其前期发展(下)
    第一节 铁范铸造
    一、铁范的由来和形制特征
    二、铁范材质的改进
    三、镕为铁范的古称
    第二节 铸铁柔化术
    一、铸铁柔化术的判明和材质分类
    二、工艺实施、机理分析和性能比较
    三、关于有球状石墨的韧性铸铁
    第三节 制钢术
    一、块炼铁和渗碳钢
    二、炒铁和百炼钢
    三、宿铁和灌钢
   第十章 叠铸术
    第一节 叠铸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汉代叠铸及其工艺分析
    一、温县叠铸范的种类和形制
    二、范盒制作
    三、叠铸范的工艺设计
    四、造型工艺
    五、烘范窑及范的焙烧、浇注
    六、浇注系统的设计与选用
    第三节 佛山的传统叠铸技术
    一、模具设计制作
    二、造型材料
    三、铸型制备
    四、铸型工艺参数和铸件技术规格的比较
   第十一章 金属手工业的持续发展和钢铁技术体系的定型
    第一节 隋唐至明清的金属手工业
    第二节 竖炉炼铁和坩埚炼铁
    一、竖炉炼铁
    二、坩埚炼铁
    第三节 制钢术和钢铁的锻造与热处理
    一、炒铁
    二、制钢术
    三、锻造技术
    四、热处理工艺
   第十二章 有色金属冶炼、合金配制和加工工艺
    第一节 采冶技术
    一、火法炼铜和胆铜法
    二、炼锌
    三、金和银的采冶
    四、铅、锡、汞的冶炼
    第二节 合金配制
    一、黄铜
    二、白铜
    第三节 加工工艺
    一、鈶钑和响器制作
    二、钎焊
    三、制箔
    四、金银细工及其它
   第十三章 铸钱
    第一节 铸钱工艺及其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铸钱工艺
    二、秦和西汉的铸钱工艺
    三、新莽至南北朝的铸钱工艺
    四、隋唐的铸钱工艺
    五、宋代的铸钱工艺
    六、明清的铸钱工艺
    第二节 钱币合金成分及其演变
    一、西周称量货币的合金成分
    二、战国钱币的合金成分
    三、秦汉钱币的合金成分
    四、唐宋钱币的合金成分与配制
    五、明清钱币的合金成分与配制
   第十四章 三大铸造技术的流变
    第一节 铜镜铸作
    第二节 铁釜、铜鼓和特大型铸件
    一、泥型铸造和铁釜
    二、铜鼓的合金成分和铸造工艺
    三、特大型铸件和铜、铁建筑物
    第三节 失蜡法及其工艺演变
    一、明清拨蜡法的复原研究
    二、失蜡法的工艺演变
    第四节 犁镜和炮的铁范铸造
    一、阳城犁镜
    二、龚振麟和《铸炮铁模图说》
   第十五章 结语——中国传统金属技术的起源、特征及其未能向现代金属技术转化
    的缘由
    第一节 中国上古金属文化的技术、社会特征
    一、早期技术传统及其历史影响
    二、金属文化的多样性统一及其历史作用
    第二节 中国人创造了中国的金属技术 关于冶金术在中国的起源的讨论
    第三节 中国传统金属技术未能向现代金属技术转化的缘由
   附文一《大冶赋》初探——考释、迻译和述评
    前言
    一、《大冶赋》原文
    二、《大冶赋》标点
    三、考释
    四、迻译
    五、述评
   后记
   附文二 和的哲学—— 从技术和文化来考察
    一、东西方钢铁技术路线的比较——以钢铁冶炼和加工工艺为例
    二、和的技术观——冶铁术、烹调术、医术和其它
    三、和的涵义
    四、和的本意与流变
    五、和的理念之延展与悖谬
   索引
   中国历史年表
   作者论著目录(1958—1998)
   英文简介
   英文目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