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历史知识读物历史学是什么

历史学是什么

历史学是什么

定 价:¥24.00

作 者: 葛剑雄,周筱赟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标 签: 史学理论

ISBN: 9787301055939 出版时间: 2002-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252 字数:  

内容简介

  记得第一次见到“历史”这个名词,是小学三四年级时看一种《中国历史故事》,比上历史课时间还早。当时并没有注意这书是谁写的,只是觉得很有趣,以至过了那么多年后还能记得其中的大致内容。读初中时,历史已是我最喜爱的课程之一。虽然那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历史的研究和教学会成为我以后的职业。―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作者简介: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生于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历史人口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台湾锦绣出版公司1992年),《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商务印书馆1997年)、《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中国移民史》(主编,1、2卷作者,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等。::::::::::::::::::::请读片断:家谱(族谱)则记载了更大的血缘群体,一般会包括很多世代内的全部男性家族成员和部分女性成员,尽管多数人的信息相当简单,但数量之多,只有明朝的黄册一类户籍登记才能与之相比。虽然造经战乱,特别是土改、大跃进、文革等政治运动,家谱已经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存世数量仍相当庞大。目前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及私人手中的中国家谱,估计至少在4万种以上。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之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特别是在区域史、专门史的研究中,如果正史缺载,方志又过于粗疏,家谱往往能填补空白。如有些人物、事件、制度、诗文作品,对全国或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县来说,都还不足记录,但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却已值得大书特书了,这类资料往往只能在家谱中寻找。历代正史和方志中虽然有大量户口统计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包括全部人口,即便是其中的“丁”,也不是全体成年男子数。从理论上说,“丁”是指符合法定服役年龄、身体正常、不享受优免特权的男子。但实际上,中国历史时期绝大多数户口资料中的“丁”已不是上述理论意义,而只是一种纳税单位,与实际人口数字毫无关系。尤其是在明清官方统计数据中,很多地方志中“丁”数会出现半个,甚至小数点后15位的数字,这样的数字自然无法用于人口学研究。很多国内的学者尽管承认“丁”不是全体成年男子数,却往往将“丁”视作可以依据一定比例折算的人口单位,据此来推算人口总数,实际上是步入了歧途。因为明清时期官方统计资料中的“丁”和“口”根本不存在任何比例关系,何炳棣(Ping-tiHo)教授早在1959年出版的《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StudiesonthePopulationofChina1368~1953,HarvardUniversityPress,1959;中译本:三联书店2000年)一书中对此就已作了严密论证。西方国家对历史人口的研究,主要依靠一些教区的受洗、墓葬登记等,日本使用收藏于寺庙中的“宗门改帐”(当地居民每年必须到寺庙登记家庭的全部人口,表明没有改信政府明令禁止的酉洋“邪教”),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资料基本上能包括统计区的全部人口。而在中国,除了家谱以外,至今还没有发现更好的史料。一般来说,一部家谱应该记载该家族全体成员的姓名、生年月日、婚姻状况(婚龄、配偶)、子女(其中女性情况一般只登记到出嫁时)等,据此就可以计算出这些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有偶率、初婚年龄、生育率等等现代人口统计学所必需的基本数据。因为修谱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显示本族的兴旺发达、源远流长,以此告慰祖宗,昭示后代,所以对本族人口绝不会故意遗漏,也不可能随便虚报。而官方的户口资料,各地出于逃避赋役等等原因,隐匿、漏报、少报等情况比比皆是,家谱中的人口数据与之相比,无疑就完整真实得多。但传世的家谱大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修的,明代的已经不多,此前的基本没有,所以家谱资料一般只能用于研究16世纪以后的情况。除了人口统计资料外,家谱中还有古代社会各方面的记录,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如经济方面,家谱中有该家族的田产数量、分布、收益,有时还有具体的数字和契约文书;文化方面,记录了该家族的家庭教育、科举、人才、技艺以及有关的著作、诗文;制度方面,记录了该家族的组织系统、族规、婚丧礼仪制度、管理方法等,其具体、详细的程度是其他来源的史料所无法比拟的。近年来的一些社会史、区域史、家族史研究,充分发掘了有关家谱中的资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必须看到,家谱所记载的内容,从本质上说都属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或家族上层,与实际情况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更难代表家族的底层、内部的实际。一般的家谱无不扬善隐恶、夸大溢美,甚至移花接木、假冒附会。比如现在报刊常会有这样的消息,在某部家谱中发现某位名人的序跋,不见于此人的文集,属于重大发现云云,其实,相当大一部分家谱的名人序跋,都是假托伪造的,有的则完全是从其他家谱中抄来的,只是将主语改变了一下而已。家谱中对先人的爵秩功绩往往夸大其词,将虚衔写成实职,把捐纳当作功名。而且,无论忠奸贤愚、士农工商,一入谱传,无不尊师重教,文风蔚然,诗礼传家。连一些史有明文的靠刮地皮致富的贪官,记入家谱的往往也是诗酒风流、乐善好施的嘉言懿行。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热衷于所谓“儒商”研究,他们往往是根据家谱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颇值得怀疑。试想,要是贾政和高老太爷修家谱,能把《红楼梦》和《家?春?秋》中的内容写进去吗?如果根据贾政和高老太爷所修家谱中的资料研究荣国府和高公馆的历史,得到的能是历史的真相吗?家谱中还有一些追溯先祖的内容,无不是将某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作为自己一宗一族的始祖,甚至远溯到三皇五帝,但只要仔细考察所记的世系,就可知道这些都是极其荒唐而绝不可信的。宋以后竟有人冒称是林和靖的后人,当时便被传为笑柄。众所周知,林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一生不娶,“梅妻鹤子”,哪里来的子孙?没有一种秦氏的家谱自称是南宋秦桧之后,但《宋史?秦桧传》明载秦桧有子秦?纾?侄子秦?l、秦?~,秦?缬钟凶忧刿鳌⑶乜埃?莫非其后裔全死绝了不成?只不过是秦桧在历史上名声太臭,其子孙耻于明言而已。当年上海大亨杜月笙发迹后,嫌自己出身卑贱,发迹前是个卖水果的小贩,便请名士杨度为自己修家谱。开始杨度选择了唐朝宰相杜如晦为其先祖,杜月笙认为名字晦气,于是杨度又换成杜甫,杜月笙也便成了杜甫的后裔了。旧时修谱者有一本必备的书叫《尚友录》(通用的有明万历四十五年廖用贤编),该书以韵为纲,以姓为目,记载各姓的来历、郡望以及自上古至宋代出过的名人及其籍贯和主要事迹,修谱时随便挑选一个做祖先,然后设法将本家族与他联系起来。由此可见家谱这方面内容的编纂是何等随意!这本来应该是常识,可现在的一些新闻媒体,以及极个别的研究人员,不知是缺乏常识还是别有用心,热衷于公布此类所谓“重大发现”,如报载某地一老人是三国时孙权的第几十几代孙,惟一的证据只是一本民国时编纂的《东吴孙大帝谱碟》,家谱中的先祖世系本来就不可信,更何况是这么晚近的材料!还有一些特殊的家族群体并不是以真正的血缘关系维系的。而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和程序模仿真正的血亲关系而制造出来的拟制血亲关系。在唐五代时期,这种拟制血亲关系相当普遍,成为一时的风尚。

作者简介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生于浙江绍兴县(今湖州市)。曾担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国际历史人口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剐会长、巾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台湾锦绣出版公司1992年)、《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商务印书馆1997年)、《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中国移民史》(主编,12卷作者,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等。

图书目录

    阅读说明
   总序
   引言
   1.历史的来历
   1.1“历”和“史”
   1.2从日耳相传到结绳记事
   1.3图画与历史
   1.4文字与历史
   1.5遗迹遗物与历史
   1.6神话与历史
   1.7民间故事与历史
   1.8历史还是新闻
   1.9历史信息
   1.10未来的历史
   1.11历史学是什么
   2.历史的类型
   2.1时间系列
   2.2空间系列
   2.3内容系列
   2.4人物系列
   2.5另类历史
   3.为什么g了解历史
   3.1董狐的力量
   3.2《春秋》笔法
   3.3太史公的地位
   3.4《资治通鉴》:历史的“资治”作甩
   3.5古为今用
   3.6影射史学及其遗风
   3.7走出庐山
   3.8历史的智慧
   3.9从历史看未来
   4.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
   4.1有没有真实的历史
   4.2要不要真实的历史
   4.3能不能获得真实的历史
   4.4了解历史
   4.5复原历史
   4.6认识和把握历史
   阅读书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