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吕子答客问

吕子答客问

吕子答客问

定 价:¥18.00

作 者: 陈雪良撰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贤哲自述丛书
标 签: 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8036741 出版时间: 2002-05-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0cm 页数: 236 字数:  

内容简介

  贤哲自述丛书.一本深入浅出的历史读物。作者以答问形式,借吕不韦之口,将他一生所作所为,历史作用,跃然在纸上。吕不韦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对他的历史地位,众说纷纭;关于他本人给后人留下的故事太多,而且讲不清楚。作者以答问形式,借吕不韦之口,将他一生所作所为,历史作用,却跃然在纸上。通过这本读物,使人们了解到,吕不韦并非人们所讲的那么坏,相反,他对秦国的法制建议,农业生产建设,以致秦国对统一全国,却有直接和间接的功绩,从而使人们了解到一个真正的吕不韦。全书文字通畅,表述浅显易读,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历史读物。是《贤哲自述丛书》的一种。目录第一章“奇货可居”弃商从政战国时濮阳地区一个商人兼地主家庭出生了一个名叫吕不韦的孩子。吕不韦成人后到千里之外的阳翟经商,成为“阳翟大贾”:数年后,他“贾于邯郸”,结识了秦国的落难王孙民人:“此奇货可居也”,经过一番交易,吕不韦使异人归国有了指望,立嗣也得到了承诺:吕不韦献赵姬于异人,“至大期时,生子政”:这个秦王“政”,究竟是嬴政呢,抑是吕政?血缘之争,成了永远说不清的千古之谜:第一阴谋家,还是一流政治家?这要瓣论争已经持续了两千余年,看来还得争论下去第二章文治武功两朝为相子楚被立为庄襄王,马上封吕不韦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三年后,庄襄王死,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两朝为相十三年,吕不韦充分发挥治国这才,文治武功,史迹昭昭:吕不韦的功业可概言为十端:教导秦王;罗致人才;艰辛征战;分化诸侯;兴修水利;发展商业;鼓吹“执一”;兼容各家;网罗图籍;编纂《吕览》第三章集知略之士而造《春秋》著述《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不世之功:其书定名为“春秋”,其僭之乎?窃名乎?还是别有深意?:“十二纪”、“八览”、“六论”,其主旨分别论述天时、人和、地得,蕴含天人合一之意:纪、览、论三部分并不成书于一时一地:《吕览》并不等于《吕氏春秋》,《吕览》及“八览”部分之专称,司马迁所言“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并非信口雌黄,而是实有其事第四章“彩精灵异,成一家言”博采众家之长,会集诸子之粗,杂而不杂,《吕氏春秋》自成“一家之言”:改造后的道家思想是《吕氏春秋》一书的思想基础:以儒家之仁学,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以求,成为《吕氏春秋》走建设强国之路的理论基石:贵势的孙膑,贵先的王廖,贵后的?毫迹?糅合成我国古代粗线条的“战争论”:既强调“同法令,所以一心也”,又反对严刑峻法,这是吕氏对法家矛盾心理的体现:“杂”,同时又杂而不杂,二者的统一,这正是“大出诸子之右”的吕学的昭著特色和优势第五章耕战为立国之本吕不韦继承和发展了商鞅“教民耕战”的思想,将“耕战”定位在秦统一立国之本上:当“时”、守“时”、敬“时”、审“时”,不失农时,是务农之关键所在:强调土壤的改良,土地的利用,提倡精耕细作、栽培技术,注重生态平衡:“义兵为天下之良药也”,举义兵,诛暴君,振苦民,一统天下:走精兵之路,“军大卒多而不能斗,众不若其寡也”:取胜“三必”:必义、必智、必勇第六章“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吕不韦学黄帝这所以诲颛顼而作《吕氏春秋》,一个“诲”字,贯穿于《吕氏春秋》全书,也道出了写作的心机:面对统一局面的即将到来,吕不韦煞费苦心地要为未来的统一帝国构画蓝图:是民本,抑是君本?是德法兼治,抑是单靠法政?是贤人共治,抑是君主独裁?是公天下,抑是私天下?是天命可变,抑是天命不变?是适欲,抑是纵欲?是理智,抑是迷信?是尊重文化,抑是漠视以至毁灭文化?吕不韦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问题推到了秦王政面前:秦王政走向了吕不韦这“诲”的反面,用自己血腥的手导演了一幕幕历史的大悲剧第七章从罢相到自尽吕不韦与秦王政母后之间有着割不断、理不清的情思:秦王政渐渐长大,吕不韦怕“祸及己”,进大阴人???庇谔?后,以脱己身:数年内???笔屏Σ?兴,秦王朝内部的矛盾复杂化了:秦王政乘亲政之机,决然铲除???倍袷屏Γ?“吕不韦由此绌矣”:吕不韦罢相后,秦王政恐其为变,致书予以严责,并促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吕不韦死后,葬于河南洛阳北邙道西,与其结发之妻合墓第八章千秋评说两千余年来,吕不韦和《吕氏春秋》成为众人置喙的话题。是耶?非耶?众说纷纭:两汉时期人们对吕氏及其所著多所表彰,司马迁及其他一些史家甚至将吕氏列入圣贤之林,对《吕氏春秋》的评价也颇高:魏晋以降,连绵千年,人们对其人其书持缄默态度,形成了“久无传”、“独无传”的尴尬而悲惨的局面:明清时期,出现了“人书分离”论:褒其书而贬其人,“以吕易嬴”、“以位易宗”,成为人们的骂柄,而其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近代以来,随吕子名位的复崇和吕学价值的晋升,《吕氏春秋》最终被定位为:先秦诸子学说的集大成者附录一吕不韦年谱二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暂缺《吕子答客问》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null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