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毛泽东与邓小平

毛泽东与邓小平

毛泽东与邓小平

定 价:¥14.70

作 者: 郑谦主编
出版社: 湖南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马恩列毛邓著作及研究

ISBN: 9787543810785 出版时间: 2003-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154 字数: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的这种主体观义具体化为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信心及一系列工作方针、方法。与一般的现代化理论不同,他充分地估计到了人民的主体性、能动性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他认为,搞社会主义的关键仍然在于调动、发挥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1956年前后,在他决心探索出一条区别于苏联模式的建设道路时所著的许多名篇,实际上也就是人民主体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展开和运用。在《论十大关系》中,他开宗明义地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这样一个基本方针,而“在国内,:[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毛泽东的话来说:什么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归根到底就是群众路线四个字。探索之初,毛泽东已经明显地感到,同样是搞社会主义,但却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由上而下,冷冷清清、慢慢吞褥、死气沉沉;另一条是发动群众、轰轰烈烈、高高兴兴。他甚至因此预言,因为我们有群众路线,所以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来得早。这些观点虽然失之偏颇,但其中所包含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合理内核至今仍然是我们必须珍视的。出于对前苏联模式的不满,以及同于当时的条件还难以把这种认识上升到体制和体制改革的高度,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发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从体制外解决传统体制的弊端,“大跃进”就是这一思路的一次巨大尝试。在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时,他一方面严厉地批判了“左”的错误,一方面又对它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原因之一是他生怕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即使在晚年犯了严重错误时,他主观上仍然认为是在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来反对“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僚主义者”。改善干群关系,提高群众的觉悟水平。他强凋“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群众”。在论及成立“革命委员会”的指导思想时,他说: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他未曾料到的是,实现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方法只能是南其辕而北其辙。在毛泽东的人民主体观中,也包括了对作为个体的人的丰富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理解明显地区别于西方的人文精神。它不着意于强调人的独立的个体地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的自由、平等、尊严和权利,而习惯于从社会的、人际的关系中来确定个人的地位,把人看做是群众的分子。以天道论、伦理学、方法论三位一体为突出特点的中国古代哲学,强的是人的社会性和伦理属性。毛泽东继承、改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人论的优秀成果。个人”的理解是,人应该是有理想、尚气节、重道德、讲操求奋斗而轻物欲、绝私利、弃萎靡、鄙庸俗的。在他先后倡导全国人民学习的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等典型人物身上,都体一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志存高远、心怀天下的崇高人生价求。他不仅希望“六亿神州尽舜尧”,而且要求人人都能文能亦工亦农、全面发展。他毕生致力于造就这样一代共产主义新他认为。这种新人作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其巨大的主观能和反作用将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不町的影响,这种新人不仅是理想社会的创建者。也是这种社会的。为了造就这样一代新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沦,投大革命实践,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自己,经常进行包括整风、等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运动。他总认为。怎样才能把全国人民劲长期保持下去?重要的问题,是要把社会主义革命摘彻底,反对资产阶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以及对中国革命经总结和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察,使毛泽东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人的存在状况及发展趋势表现出深刻的不满和忧虑:他认为,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富足优越的生活,但广大人民群众却并未因此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富裕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革命的主体精神,所以,越往西越富,革命也越困难”:他认为,仅靠富裕没有也不可能解决人生的终极目的:惟利是图、物欲横流、尔虞我诈、道德沦丧的西方社会中充斥着贪婪、丑恶、颓废、低靡和庸俗:那些家私百万的精神乞丐和衣冠楚楚的道德侏儒不过是金钱的奴隶和物欲的仆从,他们也没有自由可言:资本主义社会中,发达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毛泽东的这些观点不仅典型地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中一种普遍的看法,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许多西方人对西方,现代病”的忧虑和思考:本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哲学、科学主义、存在主义等人本主义思潮对西方社会的抨击,诸如“最病态的社会”、“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异化综合症”(弗洛姆)、“世界主人正在变成技术奴隶”(斯木格勒)等等,好像不过是用他们特有的专业语言回应毛泽东的某些批判,尽管二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大相径庭。毛泽东的人民主体观思想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潜在的主体变成现实的主体,使中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几个世纪的飞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公有制的实现,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体。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不前。他正确地看到,人民主体性的实现,不是一个可以一次性的、一劳永逸地解决的问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在新的基础上调动、发挥和保护人民积极性、不断实现其主体性的问题。为此,他又以其特有的勇气、魄力和执着的追求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探索和试验。毛泽东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并使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了一些鲜明的特点,如群众路线、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各种频繁的大規模的群众运动、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模式、激进地反对官僚主义,等等。但在晚年,由于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严重失误,他的实践越来越远离了他的初衷一在被他认为是“从来的群众运动都没有像这次发动得这么广泛。这么深入”的“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的主体性恰恰表现为对技场“大革命”的抵制和斗争:这种历史悲剧表明,人民主体性的实现,不仅仅是个主观愿望的、感情的、伦理的问题,除了把主体性理解为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状态外,还必须明确这种发展的内在依据和条件,及其实现的各种具体形式。人民主体观是一种基本层次上的哲学范畴。它所表示的是人,壬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对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的地位和性质:这种自主性突出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现代,它又具体地表现为人的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自我决定及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精神。当然,这一切都要以人对客体的正确认识一一改造为前提。人民主体观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这不仅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人民”具有不同的内容,还在于这种主体性在不同社会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实现条件。而且,当它最终成为一种成功的实践时,还必须经过一系列具体形式和中间环节,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必须经过舆论准备、党的领导、发动群众、人民战争、人民政权、统一战线等等各种形式、各个环节,才能使人民觉悟、行动起来,实现从自发到自为、潜在主体到现实主体的转化。社会主义时期同样如此,但它的内在依据、具体形式和中间环节已与战争年代很不相同了。……

作者简介

暂缺《毛泽东与邓小平》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两位伟人:毛泽东与邓小平
两代中央领导集体
两次伟大的革命
两次历史性飞跃
两大理论成果
一、两代巨人与两次飞跃
向必然王国进军
拨乱反正的艰难历程
两代巨人与两次飞跃
二、从人的解放到人的现代化
人的解放——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梦
荆棘满途的探索之路
“包产到户”——迷宫中闪烁不停的星火
新人将伴随新世纪一起出发
三、强国梦与富国路
落后与挨打
睡狮的百年梦
球籍!球籍!
世纪末的最后一搏
四、只争朝夕与抓住时机
速度与球籍
初衷与偏误
挑战与机遇
新论与新路
五、推动第一生产力的两双巨手
科技进步——新时代的号角
给第一生产力正名
邓小平与李政道谈科技
毛泽东:理论物理学家的知已
六、树人大业 立国之本
“有力武器”说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
事关全局战略的中国教育
教育——第一生产力之母
成败的关键是人才
坚持三个面向,培养跨世纪新人
七、突破误区
马克思的预言与斯大林的现实
面对黄炎培的忧虑,毛泽东胸有成竹
从“三反”到“文革”,毛泽东壮志未酬
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体制问题
八、哲人睿思
九、国门,在惊涛中打开
十、同时纵横大手笔,泼墨极绘风云图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