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组建与管理快速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

定 价:¥32.00

作 者: (美)[L.B.奎因]Liam B.Quinn,(美)[R.G.罗素]Richard G.Russell著;邝坚等译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丛编项: 计算机技术译林精选系列
标 签: 局部区域网络

ISBN: 9787115079183 出版时间: 1999-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6cm 页数: 28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快速以太网及其相关知识的书籍。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快速以太网的基础知识、节点剖析、快速以太网的中继器、帧、MAC和CSMA/CD、快速以太网的网络性能、帧交换、路由和协议等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了怎样确定网络需求、快速以太网接口控制器、设计电缆线路、选择中继器、快速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和使用网络管理等知识;第三部分是附录,分别介绍了快速以太网和以太网的比较、快速以太网的拓扑规则、在线资源、性能RFC、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规范和一些常用术语。全书内容翔实,结构清晰,适合广大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作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材。

作者简介

  LiamB.Quinn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丁康柏计算机公司的网络信息中心硬件开发工程经理.在这之前,他是Thomas-Conrad公司的首席工程设计师。在那里,他设计了ISA总线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的网络信息中心,并构建了PCI总线结构。他在DigitalEquipmentCorporation工作了6年,为高速网络平台开发了模拟环境和LAN硬件产品。他曾在爱尔兰的都柏林理工学院讲课4年多,研究了有关局域网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性的讲座。另外,他还是IEEE和IERE的会员和一名注册特许工程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快速以太网基础
1.1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ing):一个定义
1.2  快速以太网拓朴
1.3  帧的发送和接收
1.4  协议:通信的规则
1.4.1  快速以太网的部件
1.4.2  OSI参考模型
第二章  节点剖析
2.1  应用软件
2.2  网络协议
2.3  网络接口
2.4  网络接口驱动程序
2.5  驱动程序的软件接口
2.6  协议软件接口
第三章  快速以太网中继器
3.1  拓朴规则
3.2  中继器能做什么
3.2.1  中继器的PHY
3.2.2  数据库是包在线上传送的
3.2.3  中继器功能详述
3.2.4  包一级的错误处理
3.3  II类快速以太网中继器
3.4  I类快速以太网中继器
3.5  介质类型和PHY
3.6  节点到节点的操作
3.7  有关100Base-TX和FX的其他内容
3.8  自动协商
第四章  帧:通信的基本单元
4.1  帧地址
4.2  地址和MAC
4.3  怎样使用MAC地址
4.4  长度/类型字段
4.5  数据库字段
4.6  帧校验序列
4.7  其他MAC级的帧错误
第五章  MAC和CSMA/CD:快速以太网的心脏和灵魂
5.1  CSMA/CD是怎样工作的
5.2  冲突
5.3  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5.3.1  时隙间隔和冲突窗口
5.3.2  时隙间隔和网络直径
5.3.3  冲突窗口和网络性能
5.3.4  残帧
5.4  冲突检测和恢复
5.4.1  中继器怎样协助冲突检测
5.4.2  传输冲突恢复
5.4.3  后退时间计算
5.4.4  接收冲突恢复
第六章  快速以太网的快速部分:网络性能
6.1  最大吞吐量
6.2  网络利用率
6.3  供给负荷与网络性能
6.4  网络管理
第七章  帧交换、路由和协议
7.1  网桥
7.2  帧交换机
7.2.1  捷径交换
7.2.2  准捷径交换
7.2.3  存储转发交换
7.3  混合网络速度
7.4  混合设计
7.5  拥塞
7.6  全双工链路
7.7  路由和协议
第二部分  如何建立一个快速以太网
第八章  确定网络需求
8.1  规划网络
8.1.1  确定网络的大小
8.1.2  划分网络及确定工作组和/或部分
8.1.3  确定企业的需求
8.1.4  估计网络的增长
8.1.5  开发网络管理计划
8.1.6  实现安全性和可靠性
8.2  工作组局域网
8.2.1  财务部门的应付款
8.2.2  工程组
8.2.3  小型公司的销售组
8.2.4  快速以太网和小型事务组
8.3  快速以太网
8.4  骨干网络
8.5  企业网
8.6  企业级网络的管理
第九章  快速以太网接口控制器
9.1  价格和性能
9.2  驱动程序
9.2.1  驱动程序的认证
9.3  技术支持
9.4  安装的简明性
9.5  保证
9.6  NIC网络管理
9.7  NIC的种类
9.7.1  基于服务器的NIC
9.7.2  工作站NIC
9.7.3  嵌入NIC
9.7.4  移动NIC
9.7.5  紧凑PCI
9.8  NIC体系结构
9.8.1  NIC芯片组
9.9  网络接口
9.9.1  启动ROM
9.9.2  缓冲存储器
9.10  适配卡总线体系结构
9.11  PCI总线
9.11.1  线性突发
9.11.2  低访问响应时间
9.11.3  总线控制和并发
9.11.4  兼容性
9.11.5  PCI总线的位宽
9.11.6  EISA总线
9.11.7  ISA总线
9.11.8  ISA和EISA总线的兼容性
9.11.9  PC卡
9.11.10  CardBus
9.11.11  总线传输模式
9.11.12  其他硬件特征
9.11.13  NIC介质的灵活性
9.12  NIC特性集
9.12.1  硬件认证
第十章  设计电缆线路
10.1  规划结构化的网络
10.1.1  场所调查
10.1.2  规划和设计阶段
10.1.3  电缆安装和认证
10.1.4  电缆线路的认证
10.1.5  电缆线路的拓朴结构
10.2  一个结构化电缆系统设计的元素
10.2.1  建筑物入口
10.2.2  设备室
10.2.3  配线橱/通信室
10.2.4  配线橱的元素
10.2.5  电缆分配系统
10.2.6  电缆标签
10.2.7  配线橱布局
10.2.8  配线橱的组织
10.3  系统设级设计和电缆线路
10.3.1  安全性
10.3.2  服务
10.3.3  流量
10.3.4  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10.3.5  增长
10.4  选择电缆介质
10.4.1  升级到100Base-FX快速以太网
10.4.2  什么时候使用100Base-FX
10.4.3  保时使用100Base-FX或100Base-T4
10.4.4  100Base-FX何时与STP一起使用
第十一章  选择中继器
11.1  可层叠性
11.2  可层叠式是如何工作的
11.3  基于底板的hub
11.4  II类中继器
11.5  中继器的共同特征
11.5.1  备用端口
11.5.2  外部管理
11.5.3  RMON支持
11.5.4  端口控制
11.5.5  全屏幕界面
11.5.6  可下载的代码
11.5.7  BOOTP和DHCP支持
11.5.8  通过IPX的SNMP
11.5.9  Telnet支持
11.6  安全特性
11.6.1  什么是窃听预防
11.6.2  什么是身份强制
11.6.3  什么是化名预防
11.6.4  为什么这些安全特性是有效的
11.7  智能上行连接模块
第十二章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
12.1  克服网络拓朴的限制
12.2  性能和分段
12.3  单结点的性能
12.4  交换机的种类
12.4.1  工作组交换机
12.4.2  桌面交换机
12.4.3  10/100工作组交换机
12.4.4  部门交换机
12.4.5  骨干交换机
12.4.6  企业交换机
12.5  交换机性能
12.5.1  最大测试
12.5.2  其它性能测试方法
12.6  交换的问题
12.6.1  漏斗的问题
12.6.2  扩展问题
12.6.3  反压
12.7  交换机的共同特征
第十三章  路由器
13.1  路由还是交换是一个问题
13.1.1  连接路由器
13.1.2  广域网链路路由器
13.1.3  与其他LAN技术的集成
13.2  连接到Internet
第十四章  使用网络管理
14.1  使用基于MIB-II接口的管理
14.2  MIB-II扩展
14.3  以太网特有的MIB
14.4  测量交换拥塞
14.5  使用RMON基于网络的管理
14.5.1  第1组:以太网统计数据
14.5.2  第2组和第3组历史记录组
14.5.3  第4组和第10组:告警和事件组
14.5.4  第5组:主机组
14.5.5  第6组:前N个主机组
14.5.6  第7组:矩阵组
14.5.7  第8和第9组:筛选和包捕获组
14.5.8  RMON:真实情况
14.6  基线校对和网络性能
14.7  MIB浏览器
附录A  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比较
附录B  快速以太网拓朴规则
B.1  模式1规则
B.2  模式2规则
附录C  在线资源
附录D  性能RFC
附录E 快速以太网介质规范
E.1  100Base-TX介质
E.1.1  MDI连接器
E.1.2  第5类UTP
E.1.3  第1型STP
E.1.4  100Base-TX交叉布线
E.1.5    100Base-TX电缆配置指导
E.2  100Base-FX介质
E.2.1  带宽
E.2.2  低信号功率损耗
E.2.3  保密性
E.2.4  安全性和大小
E.2.5  抗电磁干扰性
E.2.6  MDI连接器
E.2.7  光纤电缆介质
E.2.8  100Base-FX交叉布线
E.2.9  100Base-FX电缆配置指导
E.3  100Base-T4介质
E.3.1  MDI连接器
E.3.2  100Base-T4交叉布线
E.3.3  100Base-T4电缆配置指导
E.3.4  PCS
E.3.5  8B6T编码方式
E.3.6  PMA子层
E.3.7  100Base-T4数据编码
附录  EIA/TIA双绞线电缆规范
F.1  ELA/TIA标准选择
F.1.1  第1类
F.1.2  第2类
F.1.3  第3类
F.1.4  第4类
F.1.5  第5类
F.2  其他快速以太网电缆架设
F.2.1  IBM第1型STP电缆
F.2.2  光缆
F.3  安装和维护
F.4  ELA/TIA布线指导
F.5  电缆架设测试
附录G  术语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