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倾听:传媒论语

倾听:传媒论语

倾听:传媒论语

定 价:¥30.00

作 者: 王永亮,成思行主编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传播学者访谈
标 签: 经济知识普及读物

ISBN: 9787801871350 出版时间: 2003-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4cm 页数: 31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传媒学者访谈》书系的第二本,书中荟萃了从八十七岁的甘惜分到三十七岁的胡正荣等老中青三代二十五人,展示了传媒界最大的学者阵容。尽管年龄相差半个世纪,他们的学术生命都张扬着火热青春,显露出邃密的学理思考和珍贵的人生阅历。目录:甘惜分:俯耳听潮自有声朱光烈:做学问就是傻子的事情白润生:手持木铎的采风者余敏:中国出版业智能囊之首魏永征:跨越新闻与法刘建明:向学术原创领域挺进童兵:天赋、勤勉与机遇黄匡宇:学术追求不可更改孙旭培:甘为新闻改革铺路奠基龚文庠:孜孜传文巍巍上庠郑保卫:教学科研今生情趣董广安:创新中原新闻教育郭镇之:为人治学但求真戴元光:从士兵到博导张国良:“传播”沃野中的耕耘者孟建:亦苦亦乐说人生张立伟:研究媒体竞争,不亦乐乎?白贵:融通多学科,瞄准新定位程曼丽:坐看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剧陆晔:想象与追问蔡雯:寻求多重角色间的平衡丁俊杰:广告学者说遗憾蔡骐:转达换·吸纳·互动胡正荣:34岁当博导

作者简介

  王永亮简介一、为学生涯1970年6月生于山东临沂。1989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范学院历史系,先后从事教学、新闻工作,最早对新闻理论和实务产生浓厚兴趣。1992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5月获得欧美政治制度方向硕士学位。在校业余期间,开始系统钻研新闻学理论,善于借用历史学研究方法,从中外新闻理论比较层面作了有益探索。1995年7月到2002年8月,先后在济南日报、齐鲁晚报、联合日报做采写编评业务,在细致入微的实践中,逐步创新新闻实务、新闻历史和新闻理论的嫁接点,致力于在学理上对此进行周密的思索和考证。2002年9月至今,师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在北广攻读新闻理论方向博士学位。有力借助人大、北广的学术资源优势,多方请教清华、北大、社科院等学界名师,对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中的许多基础理论问题和前沿课题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今后从事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石。二、学术成果前后从事8年新闻实践工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联合日报》等各类报刊发表新闻作品近千篇,曾荣获国家、省级新闻作品奖。1997年2月赴京采访全国“两会”,10天发稿32篇。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阶段,由于出色的学术表现和优良的道德示范,连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多次荣获最高奖学金。近两年来,参加了多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有两次获得大会发言,并有论文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自2000年以来,在省级以上新闻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有20篇发表在《现代传播》、《中国记者》、《新闻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论坛》等重点核心期刊上,并有3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从去年至今,乐为“追星人”,甘做“嫁衣裳”,指挥全国新闻院校硕士、博士生,采访了海内外60位传媒学界精英和60位业界巨擘,编著出版了《倾听传媒论语》、《传媒论典》,即将出版《权威解读传媒中国》(上下卷)、《面对传媒转型之美》、《北广,等了你50年》。这无疑是一笔笔弥足珍贵的学术资源和人际财富。三、人生追求出身教师世家,站过三尺讲台,具备采编经历,孜孜求学问道,还是钟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蛰居陋室,卧听鸟鸣心动,坐看书卷竹舒,心向“贤哉回也”,每每治学为文有所悟,忘情击节赞赏,应和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吟咏出“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忝列新闻学博士生,研读学术著述,幸识大师方家,远品近聆,裨益无穷,深感人生当“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每次穿行北广园,心灵倍觉震颤,耳畔回荡“立德、敬业、博学、竞先”,只有踔厉风发,力戒矜夸,才可“立德,立功,立言”,方悟“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永亮邮箱:wang716@vip.sohu.net

图书目录

甘惜分:俯耳听潮自有声
建言:我们国家要改革的话,要多听听人民的声音,不能是一个声音,要多听,报纸.广播.电视等都要多发表这些声音,他们的意见也可以是错的,也可以反批评.但是多个声音还要有一个方向,那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这些东西都是不能脱离的.论点:新闻工作,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民说话,为人民的利益说话,就是为人民服务.
朱光烈:做学问就是傻子的事情
建言:这是一种空前大规模的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它必将推动传播学向边界不清和多元共生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传播学将广泛地与其他学科相整合,特别是与经济学相整合.
论点:有人说我是堂吉诃德,我没有堂吉诃德那样伟大,但是在自不量力固执坚持方面有些像堂吉诃德.有的学者这样鼓励我说,做学问就是傻子的事情.
建言:如何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应是我国新闻学界特别是新闻史学界必须重视的问题.
论点:金矿就在那儿,只要找准地方,一挖就有,找民族新闻史料就像找几颗散落民间的珍珠,只知道价值连城,想找,不知道在哪儿.
余敏:中国出版业智囊之首
建言:如果民营能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做出贡献,应该是大力提倡的,要给他合法的地位,承认他们,给他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把他们纳入到正常的管理轨道,当然必须要加强监管.
论点:当某个东西没有被人注意,没有被人发现的时候,你就有很大的空间去设计它,去完善它.出版业的研究即是如此.况且出版行业的学科建设刚刚起步.
魏永征:跨越新闻与法
建言:在当前还不能不对传媒实行许可制的时候,要制定防范它的消极面的有力措施.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项,而在萧墙之内.不要外来异端还没有入侵,我们自己就先被自己的特权搞垮了.
论点:新闻工作是一门大学问,这门学问就是尽可能为公众塑造一个真实的不带偏见的媒介世界.
刘建明:向学术原创领域挺进
建言:作为学者应秉承三条做人的原则:第一,不论做什么,一定要无私,是非清楚,不能说假话,第二,要关注社会,关注下层人民,要研究别人没有研究的问题,坚持真理,第三,不骄不躁,多向别的学者学习,要吃苦.有毅力.
论点:研究问题要尊重实际,尊重调查研究的结果,在学理上进行周密的思索和考证,就容易发现真理.
建言:西方重视方法论的教育,强调个性和创新,我们的教育则偏重简单模仿和记忆.所以我感觉中西教育应该更多沟通和互补,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培养学生,实现优势互补.
论点: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千万不能唯老师和书本是真理.
黄匡宇:学术追求不可更改
建言:中国电视的改革实际上应该目光落脚在广大的老百姓身上,应该琢磨的是怎样让他们感到电视是好听好看的,因为电视现在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看的媒介,而是一个视听结合得非常充分的媒介.
论点:研究电影.电视,不从语言符号入手,把握不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整合规律,想要在影视研究中有真知灼见的建树,怕是很难.
孙旭培:甘为新闻改革铺路奠基
建言:从前讲立功.立德.立言,我功德谈不上,我就立了一点言,如果遇到压力你就连这点言都舍弃了,你不是一无所有了吗?论点:我主张我国要建构的新闻体制,既要发挥上对下的指导作用,又要切实保证发挥下对上的监督作用,让不同的传媒各有侧重地发挥这些作用.
龚文庠:孜孜传文巍巍上庠
论点:基辛格的演讲对我们是个启示,我们在国际政治方面,也一定要运用媒介这个武器.
建言:我之所以倡导建立新闻评议会,目的是为了在全国新闻界创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加强行业自律的意识.
论点:我们的新闻学教育一向坚持“理实并重,德才兼备气我想这其中的许多内涵和要求是传播学所无法替代的.
丁柏铨:理论不代表“空对空”
建言: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新闻学以往跟政治学的关系更为密切,现在它应当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保持密切的联系.论点:我始终认为,理论研究并不意味着“空对空”,而必须回答和解决新闻实务中的现实问题.
董广安:创新中原新闻教育
建言:思想的积累和学术的沉淀需要一个过程,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从事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只能导致学术垃圾.学术泡沫的剧增.论点:我始终认为,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应像医学院校的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努力培养学生对复杂的新闻现象有准确快速的判断.选择和分析的能力.
郭镇之:为人治学但求真
建言:我们现在的报道还不是那么客观公正,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对上恭顺有余,对下服务不足.所以,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新闻专业主义方面的评价.目标和任务是不相同的.
论点:民主社会的大众传媒应该是独立自治的机构,应该培养媒介人独立负责的精神.

建言:我的体会是,你要多认识比你高明的人,你才能进步.我就得益于许多良师益友.
论点:要研究传播与社会的互动,要研究媒体与社会发展,因为传播影响着社会的历程,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搞传播的人必须与社会广泛交流.
张国良:“传播”沃野中的耕耘者
建言:必须让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清晰起来,只有围绕这个目标并采取科学的思路.方法,奋力前进,才可望到达胜利的彼岸.论点:日本.美国的经验我们都应该吸收,既要为传媒培养适应其需要的人才,又要加大研究力度,并为各个学科.领域提供新闻传播学的通识,以适应时代潮流.社会需要.
孟建:亦苦亦乐说人生
建言:因此,我认为当你进行某一个学科的研究时,一定要去发现它真正的支援学科,并努力去获得这些支援学科的精髓.
论点:“一个好的老师,教会学生发现真理”中的“发现”二字,太重要了!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人际传播,都是令人激动的,特别是我们当老师的.
张立伟:研究媒体竞争,不亦乐乎?
建言:媒体竞争是“三维竞争气需要考虑三千维度:如伺满足受众,如伺胜过竞争对手,如何增强自身实力与特色.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把三维贯通:发挥自身特长比竞争对手更出色或者更经济地满足受众.论点:中外现行的新闻传播理论都不能解释.更别说指导愈演愈烈也愈来愈重要的媒体竞争,该有理论范式的革新了!
建言:我始终认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宽厚的基础有利于融会贯通,有利于思维与知识的创新.
论点:办好教育还需要有某种企业家的眼光,把学院当作生产人才产品的“企业”来经营,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的定位要准.
程曼丽:坐看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剧
建言:海外华文传媒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影响它们,使之成为促进两岸统一的强大的舆论力量.
论点:用历史的眼光考察.分析现实问题,也正是我的强项.
陆晔:想象与追问
建言:记者作为主体判断要比其他行业的比重大,这就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客观中立.但客观中立又是一种目标,一种专业理想,一种我们可以无限努力.朝这个方向去走又永远达不到的一种境界.论点:我还真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寻求到乐趣,就是思维的乐趣,那种找到证据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蔡雯:寻求多重角色间的平衡
建言:人这一生不能只有一个重点,一件事情完成以后就必须将精力转移到下一阶段的重点上去,同时又要学会对诸多方面把握一种平衡,尽量不要顾此失彼.
论点:新闻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有时还是相互包容.甚至并行的.这项研究涉及到各类新闻媒介与各项新闻业务,但不是分立研究的,而是一种整体化的研究,并且强调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建言:我现在给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广告的专业书涉及得不多,大部分都是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之类的书籍.我希望他们做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论点:广告学是可以接触到很多智慧和聪明的学科,30秒的电视广告凝聚的东西是很深刻很复杂的.与广告人打交道,你会觉得这个人聪明.
蔡骐:转换·吸纳·互动
建言:学界与业界可以而且应该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但现在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学界的那一套无非是屠龙之术,中听不中用,而学界中人也认为业界那一套太浅.太世俗.
论点:媒介文化研究与我以前所从事的文化研究相通.如果能够把这两个领域打通,相信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胡正荣:34岁当博导
建言:中国要走向世界,不是愿不愿意全球化的问题,中国已经和正在继续走向世界了.可是我们的话语体系是偏颇的,是误解的,我们难与世界进行对话.
论点:付出多少,收获多少,就好比能量守恒定理.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