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历史知识读物半音化的历史演进

半音化的历史演进

半音化的历史演进

定 价:¥45.00

作 者: 桑桐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变音体系

ISBN: 9787806673904 出版时间: 2004-03-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462 字数:  

内容简介

  在西方音乐的历史进程中,令人瞩目并具有特别重要表现意义的风格与手法是“半音化”(Chromaticism),它包含了:半音的声部进行、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调性的频繁变换、远关系调性的密集紧接、调性的游移、隐蔽和无调性、泛调性的出现;从自然音阶基础的变音色彩至兴德米特的半音阶理论与实践和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所有这些,都属于半音化风格与手法的发展演进范畴。尽管在20世纪初,西方现代音乐的观念和手法不断更新,例如:与“不协和音的解放”观念有关联的和声纵向结构和进行的复杂化;与“突破传统大、小调体系”观念有因果关系的调式音阶结构的多样化与调性的扩展、复合以至解体等;与“反旋律性”倾向和“反和声性”倾向相协同的纯和音式或纯线条式织体、点描式与复调化和声层结构;又有“强化节奏因素”、“打破正规节拍”或“摒弃小节线的统治”等节奏、节拍新观念,形成了现代音乐中不正规节拍、不同节拍的频繁变换、复合节拍与节奏和特殊的节奏形态等等。但半音化仍然是各种新的风格和手法演进中一项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风格与手法特征,无论在现代音乐的旋律与和声方面、音响与色彩方面都与半音化有密切关系,半音化渗透在音乐的纵与横、旋律与和声、调性与调式等各个方面,成为某些乐派的风格特征。这种状况的出现并非是凭空发生的,亦并非是偶然形成的,在西方音乐发展过程中,约从14世纪起,随着临时变音的应用即开始了它连绵不断而又曲折起伏的历史进程。七个自然音以外的变音从自然音体系的附从地位,亦即“临时音”地位,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少作曲家富于意趣的处理下,在一些理论家睿智的归纳和总结下,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色彩和表现作用,并逐步形成各种规范性的使用方法。特别在浪漫主义时期,由于美学观念上的原因和表现上更为广泛的需要,手法上不断扩充和创新,半音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成为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变音亦逐步打破自然音的统治地位,在十二个半音中达到了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简介

  桑桐(1923~ ) 上海市松江县人。学生时代就自学歌曲创作,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三十年来,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作曲人材,同时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撰写了一些学术论著。其中,《东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曾获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创作奖;钢琴曲《苗族民歌主题小曲32首》、《儿童小组曲》、《随想曲》等都经常被作为教材和演奏的作品。另外还有《天下黄河十八湾》、《让我们的人民赢得胜利》等三十余首歌曲,及大提琴独奏曲《幻想曲》、管弦乐《苗族民歌四首》(与罗忠镕合作)等。著有《和声学专题六讲》、《和声──理论与应用》等书与《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等专题论文。代表作品:《东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

图书目录

引言
一、变音的来源和种类
(一)“伪乐”变音系统
(二)离调性变音体系
(三)调式交替性变音体系
1.教会调式交替变音体系
2.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变音体系
3.同主音大小调式与平行大小调式的混合交替变音体系
(四)半音变化所构成的变和弦体系
(五)装饰性半音化
二、半音化的表现作用
(一)16世纪的半音化
(二)巴洛克时期的半音化
(三)前古典——古典主义时期的半音化
(四)19世纪艺术歌曲中的半音化
1.舒伯特歌曲中的半音化
2.舒曼歌曲中的半音化
3.李斯特歌曲中的半音化
4.勃拉姆斯歌曲中的半音化
5.格里格歌曲中的半音化
6.沃尔夫歌曲中的半音化
7.理查·施特劳斯歌曲中的半音化
8.亨利·迪帕克歌曲中的半音化
9.德彪西歌曲中的半音化
(五)瓦格纳歌剧中的半音化
1.《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半音化
2.《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半音化
3.《帕西法尔》中的半音化
4.小结
(六)16世纪至19世纪末半音化演进的小结
1.在促进调式音阶发展方面的作用
2.在丰富和声色彩方面的作用
3.在扩展调性范围或削弱调性感觉方面的作用
三、20世纪的半音化
(一)半音化的各类声部进行
1.连续的半音进行
2.片断性半音进行
3.隐伏性半音进行
4.非半音化声部进行
5.整体性半音化
(二)半音化的几种音阶、和声与调性特点
1.自然音调性基础的半音化
2.半音阶调性基础的半音化
3.无调性半音化
4.调式变音体系的半音化
5.特殊性半音化
(三)结语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