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戏剧艺术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

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

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

定 价:¥58.00

作 者: 林皎宏主编;许培鸿,陈鹏昌,霍荣龄摄影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戏剧

ISBN: 9787563345625 出版时间: 2004-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295 字数:  

内容简介

  16世纪末叶,东西方同时出现两大剧作家,英国的莎士比亚与中国的汤显祖。然而,莎士比亚随着大英帝国的声威,成了西方文明的代表,汤显祖却因中国传统昆曲的没落,其代表作《牡丹亭》成了空谷足音,难窥全貌。值得庆幸的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昆剧之母”的《牡丹亭》,在2004年由小说家白先勇号召两岸三地热爱昆曲艺术的文化菁英齐聚一堂,根据汤显祖原著重新编排,赋予其崭新生命,是为青春版《牡丹亭》,堪称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与此同时,白先勇先生特别策划《奼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一书,出版意义尤为深远。《奼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可说是1598年《牡丹亭》问世迄今的全记录,由两岸三地知名学者专文撰述,从汤显祖创作背景、《牡丹亭》的魅力,一直谈到白先勇改编青春版的来龙去脉与现代诠释意义。全书包括青春版剧本、重要曲谱、民国以来演出回顾及剧照,最可贵的是,书中搜罗百余帧老照片、木刻版画插图,均为海峡两岸三地人士珍藏,得来不易,弥足珍贵。图文并茂、古今对照的《奼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期许成为后世最权威、最完整的定本。2004年,著名作家白先勇主导排演的“青春版”的《牡丹亭》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巡演,揭开了复兴昆曲艺术、复兴中华传统的序幕。本书作为呼应,选辑了研究《牡丹亭》的文章数篇。并收录“青春版”《牡丹亭》的剧本、演出图片,全面展示了这次重排《牡丹?ぁ返氖⒖龊臀幕庖濉?《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啓“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其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相得益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二00一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00四年四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全世界巡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书收录海内外名家阐释文章,探索《牡丹亭》艺术精神,发掘昆曲之美;并辑《牡丹亭》诞生以来的重要历史图片,以及“青春版”排演剧照上百帧,足以证史,亦堪悦目;所收“青春版”剧本,亦以史诗格局和对称平衡之美为特色。从“美丽的古典”到“青春的现代”,本书尽展缠绵四百余年的生死至情。

作者简介

  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图书目录

    玉茗堂前朝复暮——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一五五0~一六一六)在现代人的心目中,是明代的大剧作家,是《牡丹亭》的作者,是写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美丽凄迷情境的文豪。这种简略的认识,虽说粗浅,基本上倒是正确的。尤其是放进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民族传统都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后现代”象征符号化与经典化之际,汤显祖当然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伟大戏剧家,堪与英国的莎士比亚(一五六四~一六一六)相匹敌。
   
   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时代与文化变迁
    汤显祖人生的启示
   《牡丹亭》的文化启示
   
   
   
   
    《牡丹亭》的魅力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林黛玉走过梨香院,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那《牡丹亭》艳曲“良辰美景奈何天”、“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使黛玉“感慨缠绵”,“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已是《牡丹亭》(一五九八年)问世后一百六十年。而在明代就有娄江女子感动于杜丽娘身世,十七岁幽怨而终。又有杭州女伶饰演杜丽娘,若身临其境,在舞台上气绝身亡。另一位遭遇不幸的人则题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这些都可通见《牡丹亭》永远的魅力。
   
     《牡丹亭》魅力,就在一个“情”字。而此“情”之奇,奇在源于一“梦”。
   
   “梦中之爱”亦奇亦真
   情与理的悲剧性冲突
    追寻真爱的戏剧张力
   “牡丹亭意象”乃杰出创造
   
   
   
   
    牡丹亭上三生路:制作“青春版”的来龙去脉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制作昆曲《牡丹亭》。第一次是一九八三年,只演出两折:〈闺塾〉、〈惊梦〉,由台湾大鹏剧社名演员徐露、高蕙兰主演,在“国父纪念馆”演出两场。第二次一九九二年,我力邀“上昆”当家名旦华文漪由美国到台北“国家剧院”演出,是两个半小时的简版,演到〈回生〉为止。两次演出都很成功,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这部扛鼎之作《牡丹亭》是传奇中的国色天香花中之后,五十五折的剧本,架构恢宏,剧情曲折,上两次演出,只见一斑,编演一出呈现全貌精神的《牡丹亭》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这回两岸三地文化界精英共同打造,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让我终于圆梦。
   
   从五十五折到二十七折
   古老剧种的青春传承
    现代剧场的古典精神
   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捕捉爱情神话的春影——青春版《牡丹亭》的诠释与整编
   
     这个幽奇绚丽的爱情故事,从古到今,倾倒众生,令人如醉如痴。它当时甫一出现,立即掀起剧坛的旋风,沸沸扬扬。
   
   
   
   捕捉爱情神话的春影(1)
   捕捉爱情神话的春影(2)
   捕捉爱情神话的春影(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