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排满与民族主义

排满与民族主义

排满与民族主义

定 价:¥22.00

作 者: 王春霞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民族学

ISBN: 9787801907202 出版时间: 2005-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字数:  

内容简介

  对于辛亥革命中的“排满”问题,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外学者争议颇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但观点还是有很大差异。随着国际范围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再度涌起,对民族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人们有了新的认识。借助国际政治学、民族政治学等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力求以更全面的史料,使这一问题得到比较全面的解释。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分析革命派“排满”思潮的理论来源。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夏夷之辨”,吸收了西方近代的人种学说,而且还受到单一民族国家理论和现实的影响。从而使“排满”思潮带有了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和浪漫色彩。第二章介绍革命派为建立单一汉民族国家而重新塑造的汉族国史。其中包括汉族的起源和始祖黄帝、汉族在民族竞争中的光辉业绩、汉族的民族英雄系谱、汉奸痛史以及汉族灿烂的民族文化——“国粹”。第三章对宣传“排满”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组织和刊物进行个案分析。见微知著,以求更加真切地了解当时革命派的心境和他们对时局与民族关系的认识水平。第四章梳理了革命派与反对者的激烈辩论。革命派的主要辩论对手不仅有保皇派,还有继起的立宪派和无政府主义者。在双方辩论的过程中,革命派对种族革命的认识有所改变,逐渐吸取对方的可取之处,对“排满”内涵做了一些修正。第五章从实践层面考察了革命派“排满”思潮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由于下层民众民族意识的落后,民主政治意识的淡薄,再加上革命派对他们缺乏合理引导,使辛亥革命涂上了一抹种族主义斗争的油彩。本文结语分析了“排满”的意义和失误,指出:一方面,“排满”有利于汉族民族意识的觉醒,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觉醒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崛起;另一方面,“排满”把国内民族矛盾作为中国一切矛盾的根源,从而使革命偏离了反帝反封建的方向。<

作者简介

  王春霞(1975~),女,山西闻喜人,199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现为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讲师。

图书目录

前言
一 研究状况:不休的争议
二 选题意义:另一种视角
三 主要内容与创新
第一章 “排满”的理论来源
一 “排满”初潮
二 “排满”的理论来源
“夷夏之辨”
人种学说
民族主义
美国独立战争史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族之史:国史的重建
一 “有史”与“无史”之辩
二 汉族始祖——黄帝
三 汉民族竞争史
四 汉民族英雄系谱
五 “汉奸”痛史
六 汉族灿烂文化:“国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排满”个案分析
一 个案分析之一: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二 个案分析之二:陈天华
《猛回头》
《警世钟》
《狮子吼》
《绝命辞》
三 个案分析之三:《苏报》
四 个案分析之四:中国同盟会
五 个案分析之五:《铁券》与《汉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论的修正:辩论中的“排满”
一 维新派的民族主义
“大一统”
“国民竞争”
“大民族主义”
二 “不分满汉”
梁、章之辩
康、章之辩
孙中山与保皇党
三 “种族革命”
“民族的国民”
“种族革命”
“中国不亡论”
附:非“亡国论”的革命者
四 “国家主义”
《中国新报》参战
“国家主义”
“同化”满、蒙、回、藏
“五族立宪”
五 “无政府主义”
《天义报》
《新世纪》报
《民报》辩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革命军起:行动中的“排满”
一 两湖、四川地区
二 江浙、上海地区
三 陕西、山西、河南地区
四 两广、云贵、福建地区
五 少数民族地区
西北地区
蒙古族地区
西藏地区
本章小结
结论:“排满”的意义与失误
一 “排满”的意义
二 “排满”的失误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