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美学审美文化导论

审美文化导论

审美文化导论

定 价:¥58.00

作 者: 余虹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丛编项:
标 签: 美学理论

ISBN: 9787040191851 出版时间: 2006-08-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32开 页数: 342 字数:  

内容简介

  引言上篇审美文化的历史样态第一章西方审美文化第一节人神游戏:古希腊审美文化第二节道咸肉身:中世纪审美文化第三节人性显现:现代审美文化第四节感性碎片:后现代审美文化第二章中国审美文化第一节京城威势:儒家型审美文化第二节山林淡雅:道家型审美文化第三节佛寺香火:佛教型审美文化第四节庭院精神:士人型审美文化第五节戏曲形象:民间型审美文化下篇审美文化的当代状况第三章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第一节艺术/生活第二节大众/精英第三节保守/前卫第四章消费审美文化第一节作为消费活动的审美第二节消费时代的审美诉求与社会生活感的变迁第三节商业美学设计与文化工业第五章技术审美文化第一节技术文化的形成第二节技术与审美的关系第三节科学技术的审美功能第四节技术物品的审美特征第六章网络审美文化第一节互联网及其特点第二节网络审美文化形态第三节网络审美文化的特征与局限性第七章影视审美文化第一节拟真第二节现代时空意识第三节表相化第四节互文性第五节电影文化与电视文化之异同第八章时尚审美文化第一节没完没了的追逐第二节变幻不定的面孔第三节反大众的大众文化第四节时尚的反面是经典第九章青春审美文化第一节审美青春第二节青春风格第三节青春喜剧第十章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取向第一节世俗化与光晕的消失第二节平面化与深意的幻化第三节新奇化与感觉的漂泊第四节娱乐化与失重的轻松第五节生活化与无边的审美

作者简介

  余虹: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主编,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特聘讲座教授,复旦大学文艺学与美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全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年》,《艺术与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革命·审美·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丛刊》、《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辑刊》、《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图书目录

引言
上篇 审美文化的历史样态
第一章 西方审美文化
第一节 人神游戏:古希腊审美文化
第二节 道咸肉身:中世纪审美文化
第三节 人性显现:现代审美文化
第四节 感性碎片:后现代审美文化
第二章 中国审美文化
第一节 京城威势:儒家型审美文化
第二节 山林淡雅:道家型审美文化
第三节 佛寺香火:佛教型审美文化
第四节 庭院精神:士人型审美文化
第五节 戏曲形象:民间型审美文化
下篇 审美文化的当代状况
第三章 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
第一节 艺术/生活
第二节 大众/精英
第三节 保守/前卫
第四章 消费审美文化
第一节 作为消费活动的审美
第二节 消费时代的审美诉求与社会生活感的变迁
第三节 商业美学设计与文化工业
第五章 技术审美文化
第一节 技术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技术与审美的关系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审美功能
第四节 技术物品的审美特征
第六章 网络审美文化
第一节 互联网及其特点
第二节 网络审美文化形态
第三节 网络审美文化的特征与局限性
第七章 影视审美文化
第一节 拟真
第二节 现代时空意识
第三节 表相化
第四节 互文性
第五节 电影文化与电视文化之异同
第八章 时尚审美文化
第一节 没完没了的追逐
第二节 变幻不定的面孔
第三节 反大众的大众文化
第四节 时尚的反面是经典
第九章 青春审美文化
第一节 审美青春
第二节 青春风格
第三节 青春喜剧
第十章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取向
第一节 世俗化与光晕的消失
第二节 平面化与深意的幻化
第三节 新奇化与感觉的漂泊
第四节 娱乐化与失重的轻松
第五节 生活化与无边的审美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