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美食茶/酒/饮品茶百科

茶百科

茶百科

定 价:¥98.00

作 者: 徐传宏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烹饪美食与酒 综合

ISBN: 9787504847485 出版时间: 2006-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761 字数:  

内容简介

  《茶百科》是一本面向家庭的文化生活用书。全书由茶史、茶品、购茶、贮茶、择水、茶具、茶道、茶艺、茶食、茶肴、茶保健、茶疗、茶禁忌、茶俗、茶书画、茶诗文、茶联、茶谜、茶谚、茶歌舞、茶戏曲、茶影视、茶人、茶掌故、茶传说、茶传播、茶旅游、茶收藏、茶馆、茶典等30个篇章组成。《茶百科》是人们了解中华茶文化的窗口;是识茶选茶、贮存茶叶的指南;是品茶论水、赏茶雅玩的参谋;是科学饮茶、保健养生的顾问;是巧做茶点、烹调茶肴的指导。《茶百科》可供茶业、食品、饮食行业的工作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茶百科》吸纳了最新研究成果,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炉。全书面向家庭,贴近读者,雅俗共赏,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暂缺《茶百科》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茶史篇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1.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2.“茶”字的由来
3.茶的各种称呼、字形及传播
(二)华夏植茶史
(三)华夏制茶史
1.魏晋采叶作饼
2.唐代蒸青饼茶
3.宋代龙凤团茶
4.元代蒸青散叶茶
5.明代炒青散叶茶
6.清代制茶新发展
(四)华夏饮茶史
1.原始的鲜叶咀嚼
2.春秋时代的生煮羹饮
3.唐代的煎茶
4.宋代的点茶
5.明代的泡茶
6.清代的品茶
(五)华夏茶文化史
1.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
2.茶文化的形成期(唐代)
3.茶文化的兴盛期(宋代)
4.茶文化的延续发展期(元明清)
5.茶文化的再现辉煌期(当代)
(六)历代贡茶
1.贡茶的起源
2.唐代贡茶
3.宋代贡茶
4.元代贡茶
5.明代贡茶
6.清代贡茶
(七)茶区的分布
1.茶区划分的意义
2.现代茶区的分布
茶品篇
(一)基本茶类
1.绿茶
2.烘青绿茶
3.炒青绿茶
4.蒸青绿茶
5.晒青绿茶
6.红茶
7.白茶
8.黄茶
9.乌龙茶
10.黑茶
11.普洱茶
12.六堡茶
(二)再加工茶类
1.花茶
2.工艺花茶
3.紧压茶
4.砖茶
5.沱茶
6.萃取茶
7.香料茶
8.果味茶
9.保健茶
10.含茶饮料
(三)中国名茶
1.什么是名茶
2.什么是历史名茶
3.唐代的名茶
4.宋代的名茶
5.元代的名茶
6.明代的名茶
7.清代的名茶
8.中国十大名茶
附:当代名茶简介
1.绿茶类
2.红茶类
3.乌龙茶类
4.白茶类
5.黄茶类
6.黑茶类
7.花茶类
(四)茶外之茶
决明茶
枸杞茶
柿叶茶
榴叶茶
竹叶茶
桑叶茶
金银花茶
玫瑰花茶
桂花茶
菊花茶
橄榄茶
红枣茶
莲子茶
龙眼茶
绞股蓝茶
杜仲茶
丹参茶
灵芝茶
人参茶
胖大海茶
陈皮茶
青豆茶
玉米须茶
车前子茶
姜茶
虫茶
锅巴茶
糯米茶
蛋茶
虾米茶
琴鱼茶
海带茶
茶饮篇
(一)购茶
1.茶叶的鉴别标准
2.怎样辨别新茶与陈茶
3.怎样识别春茶
4.怎样识别夏茶
5.怎样识别秋茶
6.怎样识别窨花茶与伴花茶
7.怎样识别高山茶与平地茶
8.怎样识别劣变茶
9.怎样甄别真假茶叶
(二)贮茶
1.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
2.茶叶有哪些特异性
3.保管茶叶“五忌”
4.茶叶的贮存方法
(三)饮茶与择水
1.古人论水
2.古人择水的标准
3.古今名泉
4.现代水质标准
5.硬水与软水
6.现代饮用水分类
茶具篇
(一)茶具的起源和发展
1.唐代茶具
2.宋代的茶具
3.元代的茶具
4.明代的茶具
5.清代的茶具
(二)茶具的分类
1.按用途分
2.按材质分
(三)当代茶具的组成
1.煮水器具
2.备茶器具
3.泡茶器具
4.品茶器具
5.辅助用具
(四)当代茶具的选配
1.根据茶叶品种来选配
2.根据饮茶风俗来选配
3.根据饮茶场合来选配
4.根据个人爱好来选配
(五)怎样选购茶具
1.保温性
2.和谐性
3.艺术性
(六)怎样选用紫砂壶
1.看颜色
2.看外形
3.听声音
4.看壶内
5.看密封性
6.看“走水”
7.看“挂珠”
(七)怎样养护紫砂壶
1.养壶三法
2.六项注意
(八)茶具雅赏
1.紫砂壶鉴赏
2.传世名壶的鉴别
3.历代名壶欣赏
4.壶具铭文欣赏
5.景瓷茶具欣赏
6.黑釉茶碗欣赏
7.石壶造型欣赏
茶道篇
(一)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二)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
(三)中国茶道源自远古的茶图腾信仰
(四)中国茶道成熟于唐代
(五)宋至明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鼎盛时期
(六)中国茶道融通道、儒、佛的思想精华
1.中国茶道与道家
2.中国茶道与儒家
3.中国茶道与佛家
(七)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1.中国茶道“四谛”
2.中国茶德四字守则
3.茶人精神
(八)中国茶道的类型
1.修行类
2.修身类
3.礼仪类
4.表演类
茶艺篇
(一)家庭茶艺
1.家庭饮茶空间的类型
2.家庭饮茶的特点
3.茶的冲泡
4.各类茶的冲泡及品饮
(二)茶艺师与茶艺
I.对茶艺师的基本要求
2.茶艺师冲泡演示
(三)茶艺表演欣赏
1.民俗茶艺
2.名茶茶艺
3.皇家茶艺
4.佛道茶艺
5.文士茶艺
(四)茶席设计欣赏
西江水
世博畅想——桥
世博畅想——上海滋味
世博畅想——和
清福
战士也爱茶
吟秋

猫冬茶
回味
大隐于市
茶食篇
(一)茶食的选配
1.茶与茶食的搭配
2.茶食的视觉与味觉
3.茶食与器皿
4.茶食与节令
(二)茶食的种类
1.炒货类
2.鲜果类
3.蜜饯类
4.糖食类
5.点心类
(三)教你做茶食
挂霜腰果
五香花生米
香酥核桃仁
玫瑰瓜子
椒盐瓜子
五香葵花子
奶油五香豆
芝麻糖
桂花核桃糖
茶膏糖
马蹄糕
桂花赤豆糕
抹茶甜糕
茶香水饺
绿茶冷面
茶奶冻
抹茶豆沙冻
红茶甜橙冻
绿茶银耳羹
绿茶莲子羹
百合西米糯米羹
瓜片莲子汤
绿茶粥
红茶糯米粥
抹茶芝麻糊
血糯八宝饭
祁门茶干
五香豆腐干
茶香花生米(一)
茶香花生米(二)
红茶鹌鹑蛋
鲜肉粽
苏式糖藕
豆沙麻球
生煎馒头
茶肴篇
(一)冷盆类
水果茶冻
茶香沙拉
茶卤肉
冻顶焖豆腐
五香鹌鹑蛋
凉拌鲜茶
茶酒醉白肉
茶酒鹅肫
茶香腰果
茶酱素腰花
(二)热炒类
龙井虾仁
碧螺鱼米
乌龙鳝片
峨蕊肉丝
茗眉蹄筋
腰果炒鸡丁
美味龙凤片
炒鸡丝
茶香菱
茶香四季豆
(三)蒸煮类
茶烧肉
茶香骨
碧螺里脊
茶香牛肉
碧螺银鱼
香片鳕鱼
茉莉鳊鱼
炒青鲈鱼
瓜片盐水虾
清蒸茶鲫鱼
红茶烧鸡
铁观音炖鸡
清蒸乳鸽
乌龙素鸡
肉末豆腐
茶香豆腐
(四)煎烤类
碧螺腰果
鸡丝碧螺春
香炸雀舌
香炸茄子
红茶熏鸭
樟茶鸭子(一)
樟茶鸭子(二)
毛峰熏鲥鱼
(五)汤羹类
毛峰银耳羹
太极碧螺春
翠尖白玉羹
龙井肉片汤
栗子排骨汤
炒青蛤蜊汤
红茶黄豆汤
绿茶大蒜汤
绿茶番茄汤
绿茶西瓜汤
绿茶丝瓜汤
茶保健篇
(一)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
2.脂肪
3.碳水化合物
4.维生素
5.矿物质
(二)茶叶中的药用成分
1.生物碱
2.茶多酚
3.芳香类物质
4.脂多糖类
5.有机酸和皂甙类物质
(三)茶叶的保健功能
1.饮茶能生津止渴
2.饮茶能消暑
3.饮茶能清热
4.饮茶能提神
5.饮茶能解毒
6.饮茶能止痢
7.饮茶能通便
8.饮茶能明目
9.饮茶能降脂减肥
10.饮茶能利尿
11.饮茶能清胃助消化
12.饮茶能预防高血压
13.饮茶能防治高血脂
14.饮茶能防治脂肪肝
15.饮茶能防治糖尿病
16.饮茶能防癌抗癌
17.饮茶能补硒
18.饮茶能杀菌消炎
19.饮茶能改善心血管功能
20.饮茶能消除口臭
21.饮茶能预防龋齿
22.饮茶能防治坏血病
23.饮茶能抗辐射
24.饮茶能延缓衰老
(四)饮茶禁忌
1.忌空腹饮茶
2.忌饮过烫茶
3.忌冲泡次数过多
4.忌过量饮茶
5.忌饮劣变茶
6.忌饮隔夜茶
7.忌用茶水送服药物
8.忌酒后饮浓茶
9.忌睡前饮浓茶
10.妇女饮茶有五忌
11.儿童饮茶宜适量清淡
12.新茶不宜现炒即饮
茶疗篇
(一)茶疗与药茶
1.茶疗简史
2.茶与药的选择
3.药茶的制法
4.药茶的加工
5.药茶的服用
6.药茶的禁忌
(二)保健茶方精选
(三)疗疾茶方精选
1.宁心安神类
2.健脾养胃类
3.温中散寒类
4.润肺止咳类
5.滋补养血类
6.生津止渴类
7.清热解毒类
8.降脂降压类
9.活血化淤类
10.通便利水类
(四)抗癌茶方精选
1.唇癌
2.肝癌
3.食道癌
4.胃癌
5.肠癌
6.鼻咽癌
7.乳腺癌
8.肺癌
9.子宫颈癌
10.膀胱癌
11.白血病
(五)美容茶方精选
1.养颜类
2.祛斑类
3.明目类
4.乌发类
5.祛臭类
6.瘦身类
茶俗篇
(一)茶与祭祀
1.清官祭祖
2.三茶六酒
3.祭茶神
4.祭茶树
5.祭拜茶郊妈祖
(二)茶与礼仪
(三)茶与宗教
1.道教与茶
2.佛教与茶
3.伊斯兰教与茶
4.基督教与茶
(四)茶与婚俗
1.走茶包
2.说茶
3.以茶为媒
4.三茶礼
5.吃蛋茶
6.喝宝塔茶
7.合枕茶
8.婚房闹茶
9.闹新媳妇油茶
10.喝喜茶
11.挂壶认亲
12.退茶
(五)茶与丧俗
1.墓葬茶画
2.宋人举丧
3.茶叶随葬
4.龙籽袋
5.畲族茶枝
6.茶叶枕头
7.纳西族“纱撒坑”
8.纳西族“鸡鸣祭”
9.德昂族葬礼茶
10.土族“格茶”
11.丧事茶礼
(六)中华民族茶
江南清饮品绿茶
闽粤功夫茶
成都盖碗茶
湖南六合茶
昆明九道茶
兰州“三炮台”
藏族酥油茶
蒙古族奶茶
维吾尔族香茶
哈萨克族奶茶
傣族烤茶
侗族油茶
拉祜族烤茶
回族罐罐茶
陇中人罐罐茶
傈僳族雷响茶
土家族擂茶
白族三道茶
纳西族“龙虎斗”
布朗族酸茶
布朗族青竹茶
撒拉族碗子茶
裕固族摆头茶
基诺族凉拌茶
苗家万花茶
布依族姑娘茶
哈尼族土锅茶
景颇族竹筒茶
傣族竹筒茶
拉祜族竹筒茶
佤族竹筒茶
佤族苦茶
崩龙族水茶
景颇族腌茶
彝族腌茶
彝族谢客茶
彝族盐巴茶
商榻“阿婆茶”
大年初一元宝茶
震泽百果茶
湖州咸茶
菊花豆子茶
茶文化篇
(一)茶书画
1.唐代茶画
2.宋代茶画
3.元代茶画
4.明代茶画
5.清代茶画
6.现代茶画
7.中国书法与茶
8.中国篆刻与茶
(二)茶诗词
1.唐代以前茶诗
2.唐代茶诗
3.宋代茶诗
4.元代茶诗
5.明代茶诗
6.清代茶诗
(三)茶联
1.名胜茶联
2.茶馆楹联
3.宅居楹联
4.名人茶联
5.佚名名联
6.茶联趣事
(四)茶谜
1.茶字谜
2.茶物谜
3.茶故事谜
(五)茶谚
1.茶树种植
2.茶园管理
3.茶叶采摘
4.茶叶制作
5.茶叶贮藏
6.茶叶饮用
(六)茶歌舞
1.茶歌
2.茶舞
(七)茶戏曲
1.杂剧传奇
2.采茶戏
3.现代茶戏
(八)茶影视
茶之风景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
茶茶人茶文化
徜徉颐和茶楼
顺兴老茶馆
说茶
顾渚茶文化
中华茶苑
话说茶文化
千秋蒙顶史话
茶之韵
东方神韵——中国茶艺
中国云南首届春茶交易会
现代茶文化
壶里乾坤禅意邈远
中国普洱茶
走过十年
民族茶艺
中国茉莉之乡——横县
中国茶都——安溪
茶圣故里舜毫香
团结·友谊·交流
徽州茶事
天方茶苑
中国现代茶
坪山名茶
茶艺(1)
茶艺(2)
乌龙茶经典茶艺
红茶·普洱茶经典茶艺
茶圣陆羽
(九)茶掌故
以茶代酒
茶果待客
献茶谋官
吃茶去
千里送惠泉
陆羽鉴水
饮茶十德
苦口师
陆卢遗风
驿库茶神
献茶得富
乞赠密云龙
师中宽茶税
蔡襄辨茶
晋公立茶法
茶墨之辩
东坡梦泉
得茶三味
唐庚失具
饮茶助学
桑苎家风
且吃茶
佳茗佳人
品茶定交
休宁松萝
王安石验水
仁宗赐茶
乾隆量水
重华宫茶宴
才不如命
板桥壶诗
敬茶得宠
三口白水
茶马交易
六安瓜片
云南普洱
都匀毛尖
顾渚紫笋
仙人掌茶
狗牯脑茶
华顶云雾茶
(十)茶传说
神农尝百草
十八棵御茶
蒙顶茶
蒙顶玉叶
碧螺春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
信阳毛尖
祁门红茶
君山银针
乌龙茶
铁观音
冻顶乌龙
水仙茶
大红袍
白毫银针
白牡丹
碣滩茶
湖南擂茶
西山茶
庐山云雾
猴公茶
雁荡毛峰
饮茶公主
径山云雾
渐儿茶
良马换《茶经》
袁枚品茶
雪芹辨泉
(十一)茶传播
1.中国茶叶的海外传播
2.中国茶道精神的对外传播
3.国际茶文化的大交流
4.世界各国的饮茶风俗
(十二)茶收藏
邮票上的茶文化
火花上的茶文化
钱币上的茶文化
门券上的茶文化
烟标上的茶文化
信封上的茶文化
明信片上的茶文化
请柬上的茶文化
名片上的茶文化
月票花上的茶文化
磁卡上的茶文化
茶馆简介上的茶文化
茶券上的茶文化
壶具中的茶文化
茶罐上的茶文化
贺卡上的茶文化
书签上的茶文化
藏书票上的茶文化
茶旅游篇
(一)胜地寻踪访古游
天门寻访文学泉
金沙紫笋顾渚山
狮峰访古探御茶
镇江中泠泉
寻访茶洞上武夷
琅琊古寺菊茶香
三楚名山玉泉寺
蒙顶山上茶
(二)名茶产地品茗游
龙井问茶
西山人间真桃源
婺源茶乡美如画
丹青画出是君山
西双版纳揽胜
冻顶乌龙阿里山
(三)茶具观赏收藏游
陶都宜兴一日游
瓷都景德镇一日游
南宋官窑博物馆
泉州外销陶瓷陈列馆
(四)饮茶习俗采风游
天池哈族奶茶香
鄂西鹤峰土家四道茶
富春茶社品名点
布朗村寨觅茶趣
兰州登山“刮碗子”
【五)茶马古道生态游
茶马古道遗址
植物王国古茶树
世外桃源——丽江
文献名邦——大理
香格里拉——迪庆
西藏东大门—昌都
茶馆篇
(一)古老而新兴的行业
1.交际功能
2.信息功能
3.休闲功能
4.审美功能
5.展示功能
6.教化功能
7.餐饮功能
(二)形形色色的现代茶馆
1.中国古典式
2.现代仿古式
3.江南园林式
4.室内园林式
5.近代城厢式
6.地域民族式
7.时尚新潮式
8.异国情调式
9.农村乡镇式
10.城市社区式
茶典与茶人篇
(一)茶典
茶经
煎茶水记
十六汤品
茶录(1)
大观茶论
宣和北苑贡茶录
茶具图赞
茶谱
煮泉小品
茶寮记
茶录(2)
茶疏
茶解
阳羡茗壶系
茶史
古今茶事
(二)茶人
“茶圣”陆羽
诗僧皎然
“别茶人”白居易
“玉川子”仝卢
醉翁欧阳修
书家蔡襄
东坡居士苏轼
山谷道人黄庭坚
宋徽宗赵佶
放翁陆游
理学家朱熹
大明奇士朱权
板桥郑燮
小说家曹雪芹
清高宗乾隆
文学家震钧
当代茶圣吴觉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