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行政管理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乐街调查

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乐街调查

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乐街调查

定 价:¥36.00

作 者: 何艳玲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中山大学社会学文库
标 签: 公共管理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305779 出版时间: 2007-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开 页数: 300 字数:  

内容简介

  《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乐街调查》以个案研究为基础,旨在揭示后单位制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街区中的微观图景,并以此分析不同街区组织之间的互动逻辑及其在互动中所缔造的街区权力格局。全书通过对基层政权在街区中的具体运作;社区居委会自身运作规则的构造;市民组织有无可能在街区制度变迁过程中成长和拓展行动空间;基层政权、社区居委会、市民组织、市民之间有无可能展开被动抑或主动的合作等问题的讨论得出:在后单位制时期,中国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正在形成“权变合作主义”的格局。书中所提供的个案观察能够丰富目前相对单薄的都市街区实证研究,并在理论范式方面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争论。

作者简介

  何艳玲,1975年出生于湖南,行政学硕士,社会学博士。曾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前往美国杜克大学访学,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基地副教授,《公共管理研究》执行编辑。主要研究领城为地方治理(城市管理)与非营利组织,并一直致力于以上领域的实证研究。并被列为广东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宏观问题的微观视角
一 讨论的背景
(一)社区是什么
(二)社区建设的提出
(三)社区边界在哪里
二 研究主题
三 已有的研究
(一)两种取向:“国家与社会二元界分”还是“社会中的国家”
(二)市民社会:理论建构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三)村庄和街区中的权力结构:实证研究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四 分析框架
(一)结构主义与个人主义
(二)权力研究的启示
(三)街区组织与街区事件
五 可能的学术价值
第二章 乐街:闹市中的“分层街区”
一 个案研究
二 街区概况:广州的“尖东”
三 分层的街区:同样的街区,不一样的生活
(一)淘苑片区
(二)花苑片区
(三)侨苑片区
(四)青苑片区
四 街区中的公共空间
(一)晨练场所
(二)茶楼
(三)社区服务中心
(四)小店
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街区中的“国家”:基层政权的权威重建与柔性运作
一 结构化的国家权力:街区组织体系的轴心
(一)街区中的行政体系
1街居制的创立
2单位制的建立
3从派出机构到准政府
(二)党工委领导下的党组织
(三)国家权力在街区中的整体风貌
(四)街区组织体系的内部格局
二 城市基层政权的结构性难题
(一)“压力型体制”下的权责分离
(二)条块分离困境
(三)基层政权“法团化”
1乐街的“法团化”过程
2“法团化”的原因
三 基层政权的权威重建
(一)发展总部经济拓宽税源
(二)从法团化政府到服务型政府
1乐街的社区服务建设
2“去法团化”过程中的困境
四 社区党建与党组织体系的“网络化”
(一)街区中的党组织体系
(二)社区党建
1“党建联席会议”和“党建联谊会”
2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指导员
3乐街的商厦党建
五 从强制干预到柔性运作:国家权力在街区中的具体运作
(一)教育基金百万行活动简介
(二)捐款的运作过程
1营造强势话语氛围
2构建政府官员在捐款中的示范效应
3运用基层政权扎根街区的人情网
4国家权力的柔性运作
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街区中的“双重代理人”:居委会及其组织变革的内卷化
一 居委会组织发展及其结构
(一)居委会发展过程
1创建阶段:1950~1956年
2异化时期:1957~1978年
3法制化时期:1979年至今
(二)居委会组织结构
二 “内卷化”的居委会组织改革
(一)居委会性质在制度实践中的偏差
(二)居委会组织变革
1从基干到社区工作者
2居委会结构—功能的变化
3社区居委会直选
(三)居委会组织变革的“内卷化”
1“内卷化”的表现
2内卷化的原因
三 居委会与社区警察:街区中的伙伴关系
(一)社区民警进街区
(二)警察在街区中的工作实践
(三)街区伙伴关系的建立
四 “半官方半民间”:居委会运作的双重逻辑
(一)事件背景
(二)事件过程
1一个居民的投诉
2人情关系的引入
3国家权力的援引
(三)居委会组织在街区的运作逻辑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街区中的“社会”:市民组织与街区集体行动
一 街区名人
(一)王老师
(二)余贤
(三)56号大院
(四)街区精英是否存在
二 乐街的市民组织
(一)华侨联谊会
(二)老人协会
(三)其他市民组织
三 街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转变
(一)单位制时期的单一供给机制
(二)街区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
四 街区中的集体行动
(一)日常生活中的上访
(二)垃圾压缩站事件
1事情的起因
2拆迁方的行动过程
3街区集体行动策略
4街区集体行动与村庄集体行动的比较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都市街区中的“权变合作主义”
一 街区研究框架
二 乐街的国家和社会关系
(一)现有研究的梳理
(二)乐街的发现
三 权变合作主义
(一)后单位制时期街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三个维度
1建立在“压力型”体制下的从属关系
2基于“资源交换”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3总体关系格局呈现出“权变性”
(二)“权变合作主义”的内涵
第七章 现实:中国社区建设走向何方
一 “市—区—站”的城市管理体制
(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还是其他
(二)“市—区”两级政府架构
(三)街区服务站
二 街区自治
(一)街区自治体制
(二)实践中的常设议事机构
(三)委托服务公司
(四)街区共建联盟
三 有意义的市民参与
(一)从管理到治理
(二)治理背景下的市民参与发展
(三)市民组织与市民参与
四 从街区到市民社区
五 结束语
附录一 访谈纲要(街道办事处干部部分)
附录二 访谈纲要(居委会成员部分)
附录三 主要访谈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