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仿佛论孔子

仿佛论孔子

仿佛论孔子

定 价:¥29.80

作 者: 仿佛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丛编项: 仿佛先生讲坛
标 签: 孔子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142824 出版时间: 2007-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 页数: 265 字数:  

内容简介

  斯仲尼者,殆可谓:禀而居其乖、生而得其异!老夫少妻,神形两旺;尼山坟莹,灵氤两奇;野合情急,精气两至!天得其时、地得其位、人得其合、交得其兴者!此、盖其大得也欤?吁!得其实而失诸理,又何计乎名之不正,言之失顺,理之悠当与夫哉?仲尼学琴,无师而自通,不教而自行,此等慧根,端非常人之习见所能望其项背,盖琴艺之习,要在有道,用运于手,习体在心,其心习之要,在恒守一曲!但能透破一曲,自韵而趣,由趣而度,藉巧而明,通明而贯,则神气自然应形。

作者简介

  仿佛,居士,陆锦川先生,古道家太极门独脉传人,今中华太极学之立学者与授学者,中华秘传气治医学之承传者,气道金针学之理行创立者。 父师陆明,乃玄一先生,世代书香,武医传家,故幼承庭训,经文习武,内承家传旧学,外习学校新学,于少年之时,即已透破有碍。稍长更外出游学,参访明德,历练世行,饱经磨难,终能博通内外,学贯古今。先生本业岐黄,弱冠便能悬壶济世,不仅精通中医,了解西医,业医40年来,尤以善治疑难痼怪著称,医术被视为神技。

图书目录

《仿佛从书》序
《仿佛论孔子》序始
仿佛答疑廊
第章 启论
第一章 儒圣
第一节 仲尼祖籍
第二节 仲尼之生
第三节 仲尼向学
第四节 仲尼述学
第五节 仲尼问礼
第六节 仲尼学琴
第七节 仲尼述行
第八节 仲尼述礼
第九节 仲尼述仁
第十节 仲尼述治
第十一节 仲尼中庸
第十二节 仲尼述教
第十三节 仲尼述作
第十四节 仲尼为政
第十五节 仲尼喜仕
第十六节 仲尼述诛
第十七节 仲尼黜陟
第十八节 仲尼乞仕
第十九节 仲尼罹难
第二十节 仲尼蹇归
第二十一节 仲尼述道
第二十二节 仲尼之学
第二十三节 仲尼之圣
第二十四节 仲尼功果
第二章 儒学
第一节 祖述尧舜
第二节 集其大成
第三节 儒学名实
第四节 成诸败后
第五节 守成易遇
第六节 述而不作
第七节 儒之为学
第八节 道德伦理
第三章 儒尊
第一节 见列诸子
第二节 亚圣孟子
第三节 焚坑遗学
第四节 独尊儒术
第五节 文名之立
第六节 汉立世家
第七节 儒祚式微
第八节 幸赖朱子
第九节 参合之风
第十节 儒统不保
第四章 儒家
第一节 儒言优和
第二节 儒之谓仁
第三节 儒之操行
第四节 儒之能事
第五节 儒之传学
第六节 后世非孔
第五章 儒典
第一节 儒家经典
第二节 五经四书
第三节 八经六书
第四节 一曰易经
第五节 二曰书经
第六节 三曰礼经
第七节 四曰诗经
第八节 五曰孝经
第九节 六曰春秋
第十节 七曰尔雅
第十一节 八曰乐经
第十二节 一曰论语
第十三节 二曰大学
第十四节 三曰中庸
第十五节 四曰孟子
第十六节 五曰荀子
第十七节 六曰吕览
第六章 儒教
第一节 儒门之教
第二节 众人之教
第三节 圣人之教
儒门教论
第一节 教贵幼初
第二节 上乃为教
第三节 教为上用
第四节 教在安下
第五节 教必致善
第六节 教主六艺
第七节 六经行教
第八节 教之大伦
第九节 古校名式
第十节 化民劝学
第十一节 公心行教
第十二节 因材施教
第十三节 教必择材
第十四节 教启以方
第十五节 举一反三
第十六节 教守以道
第十七节 四兴六废
第十八节 为人师表
第十九节 师正身教
第二十节 学贵有恒
第二十一节 师须实学
第二十二节 温故知新
第二十三节 尊师重道
第二十四节 尊才重学
第二十五节 不背不叛
第二十六节 教适性情
第二十七节 反己以教
第二十八节 学无常师
第二十九节 学而不厌
第三十节 好学成癖
第三十一节 六好六蔽
第三十二节 学道蓄德
第三十三节 见贤思齐
第三十四节 圣贤人也
第三十五节 君子之学
第三十六节 左右逢源
第三十七节 君子小人
第三十八节 没而后止
第三十九节 专心致志
第四十节 锲而不舍
第四十一节 博问思辨
第四十二节 好为人师
第四十三节 吾道一贯
第四十四节 由博反约门
第四十五节 教学相长
第四十六节 诚者成物
第四十七节 学以致用
第四十八节 定学变用
第七章 儒性
第一节 儒论人性
第二节 天命性善
第三节 天命为性
第四节 人性本善
(一)性善犹水
(二)本善外善
(三)善恶天定
(四)咸之于天
(五)性非人为
(六)物之不齐
(七)命不谓性
第五节 人性本恶
第六节 人性善恶
第八章 儒论
第一论 赋性
第一节 性染
第二论 育教
第一节 述教
第三论 孝亲
第一节 孝道
第二节 论孝
第三节 孝感
第四节 孝行
第五节 全孝
第四论 亲责
第一节 论责
第五论 谏亲
第一节 议孝
第六论 夫妇
第一节 两独
第二节 男义
第三节 女贞
第七论 励学
第一节 劝学
第二节 昭学
第三节 释学
第八论 师教
第一节 三问
第二节 述卫
第三节 议饰
第九论 修身
第一节 守信
第二节 诫执
第三节 和调
第四节 反已
第五节 述忧
第六节 六本
第十论 涵养
第一节 友善
第二节 圣心
第三节 海量
第四节 贵下
第五节 三言
第六节 三思
第七节 三忧
第十一论 观人
第一节 观品
第二节 观徒
第三节 议徒
第四节 视从
第五节 非语
第十二论 论士
第一节 论人
第二节 五仪
第三节 孔徒
第四节 伯格
第十三论 用人
第一节 用士
第二节 取人
第三节 取士
第十四论 圣传
第一节 心圣
第二节 黄帝
第三节 五帝
第四节 文王
第五节 武王
第六节 周公
第十五论 贤传
第一节 武丁
第二节 楚庄
第三节 晋文
第四节 卫灵
第五节 秦穆
第六节 管子
第七节 管相
第八节 管逼
第九节 晏子
第十节 晏事
第十一节 晏心
第十二节 子产
第十三节 颜回
第十四节 曾子
第十六论 贤士
第一节 得士
第二节 赏礼
第三节 举可
第四节 少相
第五节 下士
第十七论 志趣
第一节 颜小
第二节 颜媚
第十八论 论治
第一节 尧诛
第二节 善任
第三节 不祥
第四节 争过
第五节 治民
第六节 失得
第七节 治国
第八节 长治
第十九论 论政
第一节 问政
第二节 言谋
第三节 君职
第四节 赏罚
第五节 薄赋
第六节 子路
第七节 政患
第八节 用兵
第九节 攻守
第二十论 论谏
第一节 重谏
第二节 五谏
第三节 谏死
第四节 水舟
第五节 仕刑
第二十一论 司讼
第一节 听民
第二节 愚公
第三节 吏平
第四节 苛政
第二十二论 智辨
第一节 刺奢
第二节 下杀
第三节 机心
第四节 小见
第五节 私馈
第六节 取假
第七节 死知
第八节 论说
第二十三论 在孔困
第一节 封孔
第二节 拒封
第三节 困孔
第四节 遇难
第五节 困道
第六节 困问
第七节 幸困
第二十四论 议孔
第一节 二苟
第二节 惜食
第三节 议客
第四节 弃祭
第五节 瓦食
第六节 女子
第七节 圣仁
第二十五论 难孔
第一节 孰圣
第二节 孰子
第三节 儿难
第四节 拟圣
第五节 读礼
第六节 门杂
第二十六论 六艺
礼艺
第一节 大礼
第二节 政大
第三节 浪言
第四节 礼法
第五节 礼仪
第六节 礼婚
第七节 礼丧
乐艺
第一节 琴乐
第二节 瑟乐
第三节 箫乐
第四节 琴操
第五节 兰操
第六节 婴儿
书艺
第一节 求书
第二节 周德
第三节 尚书
第四节 壁书
诗艺
第一节 诗论
第二节 止殷
易艺
第一节 易生
第二节 八卦
第三节 损益
第四节 易卜
第五节 善反
春秋艺
第一节 志行
第二节 眇思
第三节 王霸
第四节 亡作
第二十七论 养生
第一节 三死
第二节 衽席
第二十八论 玄巧
第一节 釐庙
第二节 贳偻
第三节 穿石
第四节 忘水
第五节 忠水
第六节 禽语
第七节 耳视
第八节 颜死
第九节 鬼神
第二十九论 道圣
第一节 白公
第二节 王骀
第三节 无趾
第三十论 修行
第一节 心斋
第二节 坐驰
第三节 坐忘
第四节 真乐
第三十一论 问老
第一节 老聃
第二节 老子
第三节 问老
第四节 问得
第五节 语老
第六节 老讥
第七节 问经
第八节 问礼
第九节 见老
第十节 老论
第十一节 补问
第十二节 老莱
第三十二论 譬喻
第一节 论山
第二节 论水
第三节 论玉
第四节 盂水
第五节 大忘
第六节 病忘
第三十三论 器物
第一节 金人
第二节 欹器
跋终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