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中国文化《论语》《孟子》疑义研究

《论语》《孟子》疑义研究

《论语》《孟子》疑义研究

定 价:¥28.00

作 者: 张松辉,周晓露 著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岳麓书院学术文库·中国哲学研究系列
标 签: 哲学知识读物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1131260 出版时间: 2006-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0开 页数: 436 字数:  

内容简介

  依照《论语》《孟子》的内容次序,用笔记体的形式,对两部儒家经典著作中思想、训诂、典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之有据的阐释。为方便一般读者学习,对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也作了简要介绍。

作者简介

暂缺《《论语》《孟子》疑义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上篇:《论语》疑义研究
学而第一
一、为何尊称孔子为“子”
附录:关于孔子名字的南来
二、“人不知而不愠”正义
三、曾参的“参”字读音
四、关于“入则孝,出则弟”及互文手法
五、关于“礼之崩,和为贵”章
为政第二
一、“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命”
二、“六十而耳顺”的“耳顺”
三、“视其所以”的“所以”
四、“思而不学则殆”与“多见阙殆”的“殆”
八佾第三
一、孔子不主张“过度悲哀”
二、“奥”与“灶”
三、关于社树
四、“管仲之器小哉”的“器”
里仁第四
关于“无适无莫”
公冶长第五
一、“吾与女弗如也”的“与”
二、“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雍也第六
一、关于“乘肥马”
二、“君子儒”和“小人儒”
三、“不有祝鲍之佞”章
四、说“质”与“文”
五、为什么“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六、对“井有仁”的解释
七、从“民鲜久矣”谈“民”与“人”的通用关系
述而第七
一、老彭与老、孔师生关系考
二、关于“何有于我哉”
三、“一隅”的“隅”
四、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泰伯第八
一、“启手启足”新解
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讲的不是愚民
三、从“乱臣”的“乱”看一字的正反二义
四、“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子罕第九
一、“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的含义
二、“凤”的由来
乡党第十
一、从“不问马”看道家万物平等观与儒家人类中心观
二、“色斯举”确解
先进第十一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
几个问题
颜渊第十二
一、说“归仁”
二、“目”不是纲领
三、“二,吾犹不足”与“初税亩”、“以田赋”
四、关于“诚不以富,亦祗以异”与上文的关系
子路第十三
一、孔子“正名”思想应予肯定
二、“一言而可以兴邦”一章的解释
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伦理价值
四、“言必信,行必果”新解
五、“斗筲之人”即“酒囊饭袋”
六、说“狂狷”
七、对“人而无恒”章的理解
宪问第十四
一、对“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的理解
二、关于“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三、“子击磬于卫”中的“鄙哉,硁乎”等问题
卫灵公第十五
一、关于“无为”
二、关于“失人”与“失言”
三、“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与“有马者借人乘之”之间的关系
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新解
五、关于“有教无类”的另一种解释
季氏第十六
一、“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二、《季氏》的第十一、十二章应合为一章
阳货第十七
一、“焉能系而不食”
二、“古之矜也廉”的“矜”不是“矜持”的意思
三、“恶徼以为知者”的“徽”
四、孑L子与妇女关系考
微子第十八
一、为什么要把孔子比作风
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夫子”指孔子
子张第十九
一、谈“道”“德”
二、“子夏之门人小子”章释义
三、关于“堂堂”
附录一:孔子思想历史地位形成的内在原因
附录二:孔子政治失败原因新探
下篇:《孟子》疑义研究
梁惠王上
一、重评孟子的义利观及其“性利论”
二、“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的“时”
三、关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
梁惠王下
“乐天”与“畏天”
公孙丑上
心与气的关系
公孙丑下
一、“父召,无诺”的“诺”
二、关于“自为”何指
三、“木若以美然”
四、“化”为何成为“死”的代名词
五、关于盂子劝齐伐燕的问题
滕文公上
一、“性善论”思想溯源
二、“粪其田”的“粪”
滕文公下
一、关于宋王
二、关于杨朱
离娄上
一、“强酒”释义
二、“安其危而利其灾”的“其”指谁
三、《孺子歌》溯源
四、“权”的思想溯源
离娄下
一、“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正解
二、关于“以善服人”与“以善养人”
三、“不泄迩,不忘远”的“泄”
四、“私淑”的含义及孟子与子思的关系
五、关于“以利为本”
六、“好勇斗很”的“很”
万章上
一、“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二、“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
三、尧、舜、禹禅让属于虚构
四、关于禹之子——启
告子上
一、关于“尸”
二、“十日寒之”的主语是谁
告子下
一、关于“逢君之恶”的“逢”
二、关于“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
尽心上
一、“万物皆备于我”的确义
二、“王天下不与存”确解
三、“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四、“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确解
五、关于“有服”“无服”的问题
六、“以道殉身”、“以身殉道”和“以道殉人”
尽心下
一、“茹草”不是“吃野草”
二、“苟非其人”的“其人”指谁
三、关于“变置社稷”
四、“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正解
五、说“介然”
六、“又从而招之”的“招”
附录一:谈道家思想对孟子的影响
附录二:为什么孟子和庄子互不提及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