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影视艺术故梦(小说版 上)

故梦(小说版 上)

故梦(小说版 上)

定 价:¥35.00

作 者: 林佩芬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影视赏析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3391592 出版时间: 2009-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16开 页数: 603 字数:  

内容简介

  《故梦(上)(小说版)》是文辞优美的电视剧故事,描绘没落贵族陆天恩坎坷动荡的百年人生和情感传奇。他的人生伴随着中国近代百年的沧桑巨变,因而是近代百年的一个抽样。《故梦》从男主人公陆天恩出生的1904年写到1996年,时间上跨越了近百年,透过男主角个人及他的家族故事既微观人心中的幽深细微处,也宏观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基于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人与历史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部历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作品。《故梦(上)(小说版)》是《故梦》原著小说的上册,讲述没落公子陆天恩与鼓书女子水飘萍的初恋、与门当户对但无任何感情的金灵芝的初婚以及遇到新时代思想沐浴的进步学生秦燕笙的结合。水飘萍肺病而死;金灵芝难产而亡;秦燕笙与他离婚……每一段感情都与他的皇亲国戚的家族背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所以这是一部个人与历史交融的作品,是反应历史变迁、个人境遇和人性命运的大主题的作品。

作者简介

  林佩芬,满族,一九五六年生于台湾省基隆市。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一九七五年起从事写作,作品有文学评论、散文、小说、剧本、歌词以及学术论文等类;主要作品为历史小说,已出版《努尔哈赤》、《天问——小说明末》、《两朝天子》等。一九九六年创办历史文学学会,以弘扬、推展历史文学为主旨,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为重点项目,多次举办海峡两岸历史文学学术研讨会,主编研讨会论文集。一九九六年起应聘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辽宁大学满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3年起定居于北京市。

图书目录

前言
  一九九七年秋天,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发来请柬,邀我渡海参加两岸历史小说研讨会。我高兴地答应了。我想借此认识几个台湾同行。我走的是探亲一路,先期到达台湾。抵台次日,历史文学学会来电说明天请我吃中饭,见见面。第二天,我按照约定来到一家餐馆,一个气质文雅的年轻女士早已等候在那里。见我来到,便起身说:“是唐先生吗?我是历史文学学会的秘书长,我叫林佩芬。”说完,大大方方地伸过手来。就这样,我认识了佩芬。十多年过去了,我多次应邀参加佩芬所发起的历史文学学会的活动,或在台湾,或在大陆。应该说,台湾的文化人中,她是我最为熟悉的一个。
  佩芬是一个早慧而勤奋的历史小说家。她二十岁时便开始文学创作,写出诸如《辽宫春秋》、《努尔哈赤》、《天问》、《两朝天子》等不少大部头小说。她青少年时期的作品风格趋向古典婉约,企图探寻历史的转折及人心中的幽深细微。三十岁以后的作品,逐渐表现出对社会现象、时代问题与人性的关心,历史观与人生观也渐次成形。她以冷峻甚至沉痛的态度看待历史:“历史的文字记载总是看得人惊心动魄。”她从历史中看出:“每一个朝代兴亡的外在因素也都不尽相同,而内在的原因却永远只有相同的一个,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她总是试图在拨开历史灰尘的过程中,去发现彰显人性的光辉:“因为有了人性中可贵的、光辉的情操,人类才没有在黑暗的时代中灭绝。”她希望自己笔下的英雄,其顽强的斗志能成为当今读者克服自身弱点及战胜对生老病死的恐惧的“精神力量”。她对历史的诠释和胸中的豪气,看起来似乎与纤弱的外表极不相称。她的一系列历史小说先是征服了台湾读者,后来又进军大陆,受到大陆业界的普遍赞许。
  正是基于对中华历史的深入把握和深情钟爱,佩芬很早就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后来才弄清楚,所谓的台湾历史文学学会,虽然名流云集、阵营庞大,实际上是她一人在唱独角戏。制订计划,跑经费,协调各方,邀请与会者,安排会议期间的食宿以及会后的观光,等等,几乎全靠她一人张罗。有一次,她陪大陆作家们去阿里山,选择的是从松山机场坐飞机去嘉义。我说这么近,用不着坐飞机。她说这次化的缘多一点,让朋友们感受一下台湾的岛内飞行。还有一次,可能化的缘不多,我们的会议则借某书店一角召开。几个人围坐一圈,她做主持,发言人一本正经地宣读论文。宣读完毕,其他人认真评点。四五个人的研讨,与上百号人的大会一样,程序井然,中规中矩。
  她对朋友极为热情。凡大陆文化界有人想去台湾,只要跟她一提起,她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努力。没有多久,手续繁多的各式表格,就会从台湾寄过来了。她说她做历史文学学会秘书长的目的之一,便是尽可能地多邀请和促成大陆文化人士去台湾。事实上,多年来她也一直在做这件事,不少人就是通过历史文学学会的邀请而去台湾的。
  佩芬的极善言辞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开会时,她总是即席演讲。她的演讲流畅自然,内容丰沛,条理清晰,且语速极快,几乎无一多余之字,令我惊讶。有一次我对她说,你可以去做议员。她却口气不屑地说,我才不去做哩!台湾政局,一派乱象。
  我于此看出佩芬的心境高。她的心境高,不只表现在她对无聊政客的轻视,更表现在对自己事业的强烈自豪感和成就意识。她对著书立说这种名山事业有很高的期许。她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长久流传下去,影响着民族文化品格的铸造。她也不在意当下市场对严肃文学的冷淡。在她看来,真正的好作品是不需要一时的热闹的。她曾经说过她住的房子,今后会成为林佩芬纪念馆的。虽是一句玩笑话,其自信自许之心,可见一斑。我有时觉得佩芬或许就是历史上的蔡文姬、李清照一类的人物。是的,她和她们一样,有着高迈的心气、过人的才华,也和她们一样有着坎坷的身世。
  多少年来,佩芬一直孤身一人在台湾文坛打拼。她父母早丧,又没成家,而且还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她的“秘书长”也只是义工而已。她自己的日常开支,全赖笔耕所获。在台湾这种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里,维持如此状态,需要多大的内心定力和实际能力!闲聊中,她说过她身上有满人的血统,她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慈安太后的娘家钮祜禄氏。有一个心愿在她的心里长久地保持着:以自己的家世为原型,写一部中华民族的百年变迁的苦难史。她说她身处台湾,长期研究历史,有冷眼向洋的先天优势和漂泊动荡的流徙感受,一定能写好。书名已定了,就叫《故梦》。我听后眼睛为之一亮:眼前的这位历史小说家,多年来寒窗孤灯的书斋生涯,莫非是全为着《故梦》所作的准备?不久,我看到《故梦》的写作大纲,当读到最后一句“孑然一身的女作家终于回到大陆”时,出自编辑的职业感,我觉得就凭这一句话,《故梦》就有可能是一部厚重的沧桑之作。
  也许正是为了《故梦》的写作,佩芬真的回到大陆。她选择北京,而且选在当年皇家园林的旁边,将新家安顿下来。她的心灵从此可以不受台湾海峡的阻隔,而与她的老祖宗靠得更近,交流也更方便了。我去颐和山庄玉华园看她。还未来到她的家门,便传来一阵热闹喧哗的狗吠声。门打开后,迎接我的居然是十几只狂跳乱嚷的各色小狗。好在它们都一只只地分装在铁笼子里,否则,我将会立即被一群狗包围。我当时真有误入狗市的感觉。早就知道佩芬爱狗怜狗,却没有想到她的狗如此之多。
  “你为什么要养这么多的狗?”我困惑不解地问她。
  “我也不是存心要养这么多。”她有点无可奈何地说,“狗妈妈都生下来了,我还能掐死它?”
  她指了指对面的一套小别墅说:“这套房子让给狗住了。我又租了一套房子,我们去那里说话。”
  她竟然为狗让出了刚装修不久的新房子!
  于是,在狗儿女们的陪伴下,在老祖宗留下的御花园旁,她潜心写《故梦》。她先写电视连续剧的剧本。就在电视剧即将播出的前夕,小说也脱稿了。承蒙厚爱,我得以成为此书的最先读者。
  这部小说从上个世纪初,主人公降生于北京的一个显赫的皇亲国戚之家写起,一直写到这个世纪初,主人公的独生女儿在祖居之地创作积累祖孙三代心愿的巨著为止,整整一个世纪的风起云涌,通过陆氏家族的悲欢离合而得以文学再现。其写作风格,与她的历史小说一脉相承:大气、细腻,只不过历史小说呈现的是大气中有细腻,而《故梦》则是细腻中见大气。我掩卷叹息:佩芬没有辜负祖先的期望,也没有辜负自己多年的意愿,《故梦》真是一部可以告慰先辈、启迪后人的心血之作。佩芬之心、林氏家族的百年飘荡之心可以安矣。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