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社会语言学导论

社会语言学导论

社会语言学导论

定 价:¥20.00

作 者: 孙炜,周志宏,申莉 编著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语言文字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1238347 出版时间: 2010-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78 字数:  

内容简介

  《社会语言学导论》的框架是孙炜老师确定的。孙炜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社会语言学课程,选用合适的教材一直是她每年都要面对的问题。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教材,也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针对师范类学生的教材并不多见,师范院校的学生多数毕业之后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或是进入出版机构从事相关的语言文字工作,这就要求社会语言学课程的内容既要顾及知识的系统性,又要顾及到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她的倡议下,我们几位分头合作,找材料,收集案例,编写出这样一部应用性比较强的社会语言学教材。我们这《社会语言学导论》大致的框架是:微观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交际社会语言学、宏观社会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应用等几个核心部分。

作者简介

  孙炜,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汉语专业,获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义字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师从著名语言学家王宁教授。现为期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心语言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中西方语言学比较。周士宏,2005年毕业于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语言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申莉,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及现代汉语。

图书目录

绪论
0.1 社会语言学的性质
0.2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背景
0.2.1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0.2.2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外部条件
0.3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0.3.1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
0.3.2 社会语言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 微观社会语言学
第一节 引言
1.1 拉波夫的社会语言学方法论
1.2 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第二节 语言变异
2.1 语言变异
2.1.1 与语言变异相关的几个概念
2.1.2 影响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
2.2 语言变化
2.2.1 语言变化——“进行中的变化
2.2.2 语言变化规则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3.1社会语言学调查
3.1.1 调查准备
3.1.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3.2 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
3.2.1 抽样调查
3.2.2 抽样的基本要求..
3.3 调查实例介绍
3.3.1 马萨葡萄园岛的语音变化研究
3.3.2 纽约城市方言研究
3.3.3 我国北京话“女国音”现象研究
3.3.4 我国北方话鼻韵尾变异研究.
第二章 交际社会语言学
第一节 引言
1.1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1.2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特点
1.3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核心
第二节 言语交际
2.1 语言和社会交际
2.1.1 交际的需求是语言产生的动因
2.1.2 语言的发展和社会交际
2.2 言语交际行为
2.2.1 言语交际的构成元素
2.2.2 言语交际的基本过程
2.3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2.3.1 合作原则
2.3.2 礼貌原则
2.3.3 得体原则
第三节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3.1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3.1.1 “交际能力”的提出
3.1.2 “交际能力”理论体系
3.2 甘柏兹的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
3.2.1 会话策略
3.2.2 语境化理论
3.2.3 “言语共同体”理论,
3.3 列文森的礼貌理论
3.3.1 面子理论体系
3.3.2 列文森礼貌理论体系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
4.1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4.1.1 文化内涵
4.1.2 跨文化交际内涵
4.1.3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4.1.4 跨文化交际的特征
4.2 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4.2.1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4.2.2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4.2.3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调查实例分析
4.3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4.3.1 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
4.3.2 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
4.3.3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4.3.4 文化差异的克服
4.4 跨文化交际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4.4.1 道歉行为对比
4.4.2 恭维行为对比
4.4.3 拒绝行为对比
4.4.4 问候行为对比
4.4.5 致谢行为对比
4.4.6 告别行为对比
4.5 斯科隆跨语篇交际理论的提出及应用
4.5.1 跨语篇交际
4.5.2 跨语篇理论的实例分析
第三章 宏观社会语言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语言接触
2.1 语言的借用和融合
2.1.1 借词
2.1.2 语言的融合和混合
2.2 双语(多语)和双言
2.2.1 双语和双言
2.2.2 调查实例分析
2.3 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
2.3.1 语码的分类
2.3.2 多重语码现象
2.3.3 语码转换
2.3.4 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
2.3.5 语码混用
2.3.6 语域和语体
2.4 语言扩散
2.4.1 语言扩散的研究
2.4.2 影响语言扩散的因素
第三节 语言规划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