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应为何臣臣应何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臣道思想

应为何臣臣应何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臣道思想

应为何臣臣应何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臣道思想

定 价:¥40.00

作 者: 刘学斌 著,高建,马德普 编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书系·政治思想与比较政治文化系列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1085630 出版时间: 201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字数: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政治中,臣是基本的政治主体。他对君为臣,对民为官,实居于承上启下之枢纽地位。关于臣的理论思考即臣道思想。与以往主要关注君、君道思想不同,《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书系·政治思想与比较政治文化系列·应为何臣臣应何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臣道思想》专论臣道思想。春秋战国之世,伴随着社会大变动和思想大活跃,臣道思想出现了初步繁荣。思想家们一方面对历史上、现实中的君臣关系、臣、臣道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则以道或类似概念为基点思考臣及臣道。最终,他们从内在素质、行为规范两方面对理想的臣进行了理论建构。值得注意的是,臣道思想虽以臣为考察对象,但却以整体利益和君主利益为归宿。该时期的臣道思想具有原初性质和明显的秩序偏好,也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意识和个性,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对今^思考政治也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

  刘学斌,男,生于1977年,山西人氏,现居天津。先后求学于山西大学、南开大学,获管理学学士、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性平淡,好读书,喜思考,涉猎甚广,不为学科所限,然关注点始终如一,即文化传统、政治心态、政治行为、政治系统间的交互作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的提?
二、本书的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对臣道思想、君臣思想的研究
二、对臣的意识的研?
三、对臣、君臣关系的研究
四、对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四派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研?
五、对“臣”字的文字学、考古学研究
第三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一、臣
二、臣道
三、臣道与君?
四、臣道与官?
五、臣与吏、?
第四节 其他说?
一、研究方法与理论工具的选择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三、研究范?
四、研究目?
五、创新与发展
第二章 君臣关系——臣道思想的现实依?
第一节 君臣关系——制约臣的主要政治关?
一、君、臣、民——基本的政治主体
二、君臣民关系
第二节 变化与走向——春秋战国时期的君臣关系
一、周室衰微与统一政治秩序的解体
二、春秋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变动与走向
第三节 对历史上和当时臣、君臣关系的反思
第三章 道——臣道思想的理论基点
第一节 道的含义与特性
一、道概念的来源
二、儒道法墨诸派对道的理解
第二节 对道与政治关系的思考
第四章 理想的臣的内在素质——臣道思想的理论结论之?
第一节 素质的含?
第二节 理想的臣的思想道德素?
一、儒家:重伦理道德、道德修习
二、道家:体悟自然之道
三、法家:忠君不二
四、墨家:非儒但重视仁义忠
第三节 理想的臣的文化素质
一、儒家观点:明先王之道、仁礼之学
二、道家观点:悟天地之道、自然之理
三、法家观点:有智有能、精通法?
四、墨家观点:懂技术、明逻辑、能实干
第五章 理想的臣的行为规范——臣道思想的理论结论之二
第一节 儒家观点:依礼从道、尊君重臣
一、孔子:忠诚于君、依礼事君、积极参政
二、孟子:扬臣抑君、以德抗位
三、荀子:品分君臣、因君因事定行?
第二节 道家观点:以道佐君、臣道有为
一、以道事?
二、无为与有?
第三节 法家观点:绝对忠君、守法有为
一、竭忠为君
二、臣须有为
三、非德非贤
第四节 墨家观点:尚同一义、忠而有道
一、尚同一义
二、坚持原则的忠诚
三、为君之耳目
四、谋道重于谋食
五、行为选择的原则
第六章 臣道思想的特征与影响
第一节 臣道思想的特征
一、时代特征
二、理论特征
第二节 臣道思想的影响
一、历史影响
二、理论影响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一般意义
二、当代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