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旅游华夏览胜云南旅游地质

云南旅游地质

云南旅游地质

定 价:¥128.00

作 者: 杨世瑜,李波,袁希平 等著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2467012 出版时间: 2014-10-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80 字数:  

内容简介

  《云南旅游地质》主要内容包括云南旅游地质特征、旅游地质资源、特色旅游地质景观、旅游地地质环境、旅游地质文化、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等,是以云南的旅游地质资源环境为样本,以旅游地质理念与方法为思路的学术论著。《云南旅游地质》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旅游专业师生和相关专业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也可供导游或地质旅游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杨世瑜,男,1941年生,云南丽江人,白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昆明理工大学从事地质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矿床地质、构造地质、遥感地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旅游地质、环境地质方面的研究。近十余年来致力于矿床遥感地质(交叉学科)、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0部。代表专著:《云南锡矿遥感地质模型》、《矿床遥感地质问题》、《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旅游地质学》、《乡村生态旅游理念与发展模式探索》。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次(1987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三等奖各3次、四等奖2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1 云南旅游地质特征
1.1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展布的地质环境条件
1.2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的基本特征
1.3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景观
1.4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1.5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景观展布特征与区划
1.6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
2 旅游地质资源
2.1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
2.1.1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成景环境
2.1.2 旅游地质景观类型
2.1.3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区划
2.1.4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特征
2.2 云南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特征
2.2.1 岩溶旅游地质资源
2.2.2 云南岩溶旅游地质景观
2.2.3 云南岩溶景观的成景地质作用
2.2.4 云南特色岩溶旅游地质景观
2.2.5 云南岩溶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3 三江并流地质遗迹与旅游地质景观特色
2.3.1 卫星遥感显现的三江并流影像地质景观
2.3.2 基于地质遗迹的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
2.3.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特色
2.4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与区划
2.4.1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类型
2.4.2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区划
2.4.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单元旅游景观基本特征
2.5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1 三江并流新构造运动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2 峡谷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3 岩溶(泉华)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4 三江并流雪山冰川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5 三江并流丹霞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6 三江并流高原湖泊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7 三江并流盆地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8 三江并流观赏石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9 三江并流矿床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2.5.10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文化景观系列
2.6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的旅游地质问题
2.6.1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基本特征
2.6.2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地质遗迹
2.6.3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的旅游地质资源
2.6.4 地质资源环境脆弱性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环境隐患
2.6.5 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地质遗产与旅游地质资源展示
2.7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数据挖掘
2.7.1 旅游地质景观数据挖掘
2.7.2 旅游地质景观信息
2.7.3 旅游地质景观数字信息发掘
2.7.4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数据挖掘
2.7.5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决策树分类数据挖掘
2.7.6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旅游价值评价
2.7.7 旅游价值评价信息的可视化展示
2.8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系统
2.8.1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
2.8.2 丽江市人地关系系统
2.8.3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
2.8.4 丽江市基本耦合单元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的耦合机制
2.9 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
2.9.1 林柱状旅游地质资源(景观)的特质性
2.9.2 林柱状地质景观的普遍性
2.9.3 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的观赏性
2.9.4 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的科学性
2.9.5 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的社会性
2.10 云南典型地质遗迹旅游地质景观遥感影像特征
2.10.1 地质遗迹(旅游地质)景观遥感影像信息
2.10.2 典型旅游地质景观类型遥感影像特征
3 特色旅游地质景观
3.1 云南古老的地质构造单元古陆滇中特色旅游地质景观
3.1.1 古陆滇中特色旅游地质景观
3.1.2 滇中林柱状特色旅游地质景观
3.2 云南年轻的地质构造/造山带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
3.2.1 三江并流新构造运动旅游地质景观域
3.2.2 雪山冰川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3.2.3 峡谷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3.2.4 新构造运动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3.2.5 泉华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3.2.6 高原丹霞旅游地质景观系列
3.3 云南璀璨的山原水域旅游地质景观
3.3.1 腾冲火山地热旅游地质景观
3.3.2 滇中温泉旅游地质景观
3.3.3 滇中湖盆旅游地质景观
3.3.4 磅礴乌蒙旅游地质景观
3.3.5 滇东锥状峰林峰丛旅游地质景观
3.4 云南秀丽的丽江山地城镇旅游地质景观
3.4.1 云南山地城镇旅游地质景观
3.4.2 丽江古城江.山.盆层圈结构旅游地质景观
3.4.3 丽江断陷盆地菱形网络结构景观
3.4.4 丽江古城周边旅游地质景观结构
3.4.5 丽江城镇选址(布局)旅游地质景观
3.4.6 丽江古城旅游地质文化
3.5 云南久远的矿产地旅游地质景观
3.5.1 锡都个旧·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
3.5.2 大理石王国·大理苍山大理石矿床
3.5.3 新平大红山铜铁矿床
3.6 云南蕴涵寓意的旅游地质文化景观
3.6.1 三江观赏石——地域地质事件的佐证
3.6.2 石质文化——石刻石窟石雕石牌坊
3.6.3 沙雕文化
3.6.4 山水文化
3.6.5 地质景观实景演艺/影视文化
3.6.6 地质遗产文化
3.6.7 盛世铜业·滇铜文化
4 旅游地地质环境
4.1 基于资源环境的云南旅游地景观结构类型
4.1.1 旅游景观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4.1.2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结构基本类型
4.1.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结构
4.1.4 昭通旅游景观结构
4.1.5 旅游景观结构研究意义
4.2 丽江旅游地生态地质环境演化与脆弱性
4.2.1 丽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分析
4.2.2 丽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
4.2.3 丽江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
4.3 丽江市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策
4.3.1 丽江地质资源环境
4.3.2 丽江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4.3.3 多源信息叠加的丽江地质环境特征
4.3.4 丽江地质环境脆弱性
4.3.5 丽江市地质环境脆弱性分区
4.3.6 丽江地质环境脆弱性对策
4.4 岩溶石山区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4.4.1 岩溶石山区岩溶水
4.4.2 泸西小江流域地质环境条件
4.4.3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循环及赋存特征
4.4.4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源地
4.4.5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集成
4.5 公路沿线山地环境地质变化遥感信息
4.5.1 昆磨公路沿线地质环境
4.5.2 公路沿线山地环境变化遥感监测
4.5.3 环境地质变化驱动机制与人为驱动作用
4.5.4 地形要素处理及环境地质脆弱性
4.6 复杂地质环境山地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对策
4.6.1 公路地质对云南旅游的重要意义
4.6.2 云南公路生态地质环境复杂性
4.6.3 公路地质病害
4.6.4 公路地质病害防治技术
4.6.5 公路地质病害对策模式
4.7 山地公路水渗流机制效应及对策
4.7.1 公路对旅游的影响
4.7.2 水对公路的危害
4.7.3 公路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4.7.4 建立公路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模型
4.7.5 公路路基路面降雨入渗机制模型
4.7.6 公路工程保护与水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5 旅游地质文化
5.1 旅游地质文化的哲学思想
5.1.1 旅游地质文化的逻辑框架
5.1.2 旅游地质文化的哲学内涵
5.1.3 旅游地质文化的基本构成与客观表象
5.2 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概略
5.2.1 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的地质环境
5.2.2 基于旅游资源类型属性的旅游地质文化
5.2.3 郁闭的生存环境下自成体系的峡谷文化
5.2.4 雪域山原的旅游地质文化
5.2.5 遗产地旅游地质文化效应发掘
5.3 三江并流带石文化概略
5.3.1 观赏石
5.3.2 宝玉石和彩石
5.3.3 观赏石材
5.3.4 石质文化景观
5.4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地质与沙文化
5.4.1 陆良彩色沙林成景地质环境条件
5.4.2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地质景观特征
5.4.3 陆良彩色沙林成景地质作用
5.4.4 滇中淋蚀型旅游地质景观赏析/类比
5.4.5 滇中淋蚀型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生命周期
5.4.6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地质文化/沙文化
5.4.7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价值
5.4.8 淋蚀型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旅游地开发与保护
5.4.9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开发
5.5 丽江宝山石头城旅游地质文化
5.5.1 墩台状残山
5.5.2 丽江宝山砾岩
5.5.3 城堡状古村落
5.5.4 随岩依石的村落宅居
5.5.5 围城就势的层带梯田
5.5.6 险危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
5.5.7 久远的璀璨文化
6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
6.1 地质遗迹与旅游地质景观影像地质信息标志
6.1.1 地质遗迹地质调查中的地质遗迹/景观遥感解译功能
6.1.2 重要地质遗迹/景观遥感解译的若干问题
6.1.3 重要地质遗迹(景观)类型遥感影像地质信息标志
6.2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人地关系模式构架
6.2.1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环境基本问题
6.2.2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人地关系的基本问题
6.2.3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模式构架
6.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精品开发构想
6.3.1 三江并流地质景观旅游价值
6.3.2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策略
6.3.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精品开发
6.4 云南东南部旅游温泉时空结构与整合开发
6.4.1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类型与特征
6.4.2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空间结构
6.4.3 旅游温泉评价
6.4.4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整合开发策略
6.5 基于资源环境的昭通旅游资源结构与整合开发
6.5.1 昭通旅游资源类型及展布特征
6.5.2 昭通旅游资源结构与区划
6.5.3 昭通特色旅游资源
6.5.4 昭通旅游资源/景观整合开发策略
6.6 构架云南接壤地域特色旅游地质主题游构想
6.6.1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主题游品牌系列构思
6.6.2 云南与邻国/中南半岛特色旅游地质主题游品牌系列构思
6.6.3 中南半岛旅游地质资源及与云南合作开发框架构思
6.7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产业化概略
6.7.1 地质资源/景观旅游功能的客观性
6.7.2 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产业化的社会效应
6.7.3 旅游地质文化
6.7.4 旅游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