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生态批评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

定 价:¥85.00

作 者: 吴景明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147078 出版时间: 2014-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02 字数:  

内容简介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全书既有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生态意识的整体把握,呈示其由自发而自觉、由潜流而壮观、由浅尝而深化的演变过程,由此明晰地展现出文学作品的伦理美学观念的历史嬗变:由“人类中心主义”而“生态整体主义”、由“文学是人学”而“文学是生命学”;也有对诸历史阶段的具体而深入的阐析和详实丰富的史料佐证,避免流于空泛,还原文学与历史的复杂性。著作“五四”文学的历史功利主义主潮之下,敏锐地探出其中所隐藏的“生态潜流”;从“京海论争”中发掘出生态问题,并做出别具新意的阐释。应该说著作在生态文化方面,为20世纪中国文学成分之复杂多元提供了充分而丰富的例证。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还体现在论著的理论建构与文本分析相结合。在理论建构方面,作者视界开阔,别具慧眼,充分利用中西方生态文化的理论资源,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框架。既能娴熟地运用西方生态批评理论,又不悖本土传统,融人中国古代和当代的生态思想,从而形成不拘古今、融贯中西的生态理论视野,以此对文本作出深刻而恰切的阐释。这既是由生态问题的“世界性”所决定的,也是由作者对20世纪中国文学“生态性”的总体判断所决定,即“中国文学传统‘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审美追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生态智慧、生态意识、生态思想之源,而西方生态文化影响是流,二者共同作用于20世纪中国作家,建构了不同于中国古代,也不同于现代西方的独特的生态文化景观”。

作者简介

  吴景明,吉林省长春市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近十年,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等课程。以东北新文学及期刊文化史为主要科研方向,研究项目以史料发掘、整理与理论阐释结合为特色,先后在《新文学史料》、《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东北师范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东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网络教育课程项目两项;独撰及合作出版专著与教材三部。

图书目录

绪论 生态理论的提出及当下中国生态批评研究现状
一 论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二 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态批评的理论范畴与内涵界定
第一节 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学
一 生态批评的内涵
二 生态文学的界定
三 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学的关系
第二节 生态批评对文学创作观念的影响
一 自然描写:从“附庸”、“点缀”到无法回避的“生存境遇”
二 艺术原则:从“典型化”到“生态性”
三 文学内涵:从“文学是入学”到“文学是生命学”
四 审美风格:从“欠然状态”到“诗意澄明”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文学生态批评的精神资源
一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二 中华民族的宗教文化
三 西方生态伦理思想
四 西方生态文学创作
第四节 生态批评视域中20世纪中国文学宏观考察
一 “五四”文学中的“生态潜流”
二 30年代文学中的“自然关爱”
三 40年代文学的“生命哲学”追求
四 十七年及“文革”文学中的“异化自然”
五 新时期文学“自然之维”的“潜在”恢复
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文学的“自觉”
第二章 五四文学:历史功利性主潮下潜隐的生态智慧
第一节 泛神论:领悟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 郭沫若:泛神论与《女神》的自然之魅
二 宗白华:小诗与自然天地的深切体悟
三 冰心、王统照:自然万物融会的爱与美
第二节 浪漫主义诗学:自然崇拜倾向中的生态智慧
一 郁达夫:记游天下的自然之爱
二 徐志摩:康桥情结的自然迷恋
第三节 禅佛伦理美学: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普世伦理
一 许地山的万物悲悯情怀
二 丰子恺的关爱众生
三 废名的生命整体意识
第三章 30年代文学:科学主义大潮下潜伏的生态人文主义流脉
第一节 “科玄论战”中柏格森哲学的生命冲动
一 “科玄论战”的背景:唯科学主义的产生
二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生命关怀
第二节 《昆虫记》的译介与生物小品创作潮流的兴起
一 周氏兄弟对法布尔《昆虫记》的译介与关注
二 周建人的“大自然”之歌
三 贾祖璋的生物小品创作
四 生物小品:生命之美的敬畏与关爱
第三节 京海论争:城乡制约下的伦理、美学冲突
一 1933:“京海论争”与“大地伦理”
二 都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异
三 “京海论争”中的人性生态
第四节 沈从文与“边地生态学”的建构
一 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境界
二 人与自我的超功利性和非社会化倾向
三 人与人的和谐亲近情感
四 自然生态与人性生态共存的乌托邦
第五节 林语堂:“田园式”都市文化理想
一 田园:乡村与都市的融汇
二 现代工商业与人性异化
三 和谐:人类健康和快乐的根本
第四章 40年代文学:战争背景中文学的生命存在追寻
第一节 里尔克及存在主义诗学的影响
一 创作: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
二 存在主义诗学:自然万物的诗意源泉
第二节 冯至:自然映照下的存在之思
一 个体生命的形而上思考
二 万物平等与生态整体性的诗意表达
第三节 九叶诗派:生命意识的哲理反思
一 穆旦:“土地——根”的哲理反思
二 郑敏:自然观照的生命反思
第四节 孙犁的白洋淀人性凝望
一 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
二 人性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
第五章 十七年及“文革”时期的文学:政治异化下被征服与改造的自然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散文勃兴中的山水自然
一 冰心、丰子恺:关乎“世道人心”的自然
二 杨朔、刘白羽:政治“比德”的自然风物
第二节 政治抒情中自然意识的隐现
一 碧野、菡子:散文自然景物传统的恢复
二 秦牧、孙犁:人与自然和谐的渴求
第三节 右派诗人牛汉的潜在写作
一 《鹰的诞生》、《麂子》: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与尊重
二 《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自然生命受损的创伤性体验
三 《半棵树》、《巨大的根块》:自然生命强力的倾情礼赞
第六章 新时期至80年代末的文学:自然的“发现”与生态意识的凸显
第一节 历史反思:知青文学——自然的“返魅”与生态意识的萌动
一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林莽》:在征服自然与感悟生态之间犹疑
二 《树王》、《沙暴》:政治权力对民间朴素生态意识的损毁
三 《绿叶之歌》:“森林诗人”傅仇的生态忏悔
第二节 现实批判:报告文学、寻根文学——从自然生态危机到人性生态失衡
一 《北京失去平衡》、《伐木者,醒来!》等报告文学:对自然生态危机的全面凸显
二 《最后一个渔佬儿》等寻根小说:传统文化的自然遗风与现代性批判
三 《野人》、《蛤蜊滩》、《那人站在河岸》等戏剧、小说、诗歌:人性异化视野中的人与自然
第三节 理想追寻:日趋明朗的生态意识及对生态理想的追寻
一 贾平凹《商州系列》:敬畏自然的日常生活理想
二 莫言《红高粱家族》:自然生态与原始生命强力交相辉映的憧憬
三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关注自然生命的诗意境界
第四节 民族共生: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生态图景
一 乌热尔图(鄂温克;东北:萨满教)《老人和鹿》、《七岔犄角的公鹿》:人与自然的“生态启示录”
二 张承志(回族;西北:伊斯兰教)《北方的河》、《顶峰》:自然同化境界与生命理想的高峰体验
三 郭雪波(蒙古族;北方:蒙古孛教文化)《沙狐》:自然衰败与人性迷失的深入反思
第五节 边地风情:边疆文学孕育的生态意识
一 周涛《巩乃斯的马》:新疆自然万物中的生态意识
二 马丽华《藏北游历》:西藏的生态意识体验
三 于坚《避雨之树》:云南边地对生命的欣赏、感恩与敬畏
第七章 90年代以来的文学:以生态为旨归的现代文明批判与反思
第一节 生态系列报告文学:生存困惑中对生态世界观的探寻
一 徐刚、哲夫、李青松:对生存资源枯竭的生态反思
二 陈桂棣、王治安、何建明: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的悖论
第二节 生态诗歌:生态意识的自觉诗意表达
一 于坚(云南)、昌耀(青海)、沈苇(新疆):自然受难时代的生命尊重
二 李松涛、翟永明:生态问题引发的人类命运深层思考
三 华海:现代性批判与生态境界追寻
第三节 生态戏剧:生态危机与戏剧危机的双重探寻
一 过士行《鱼人》:人类欲望与生态和谐共存的困惑
二 杨利民《大荒野》:“精神家园”的荒野探寻
第四节 生态散文:感悟自然的绿色生态智慧
一 李存葆《大河遗梦》:大气磅礴的文化生态散文
二 周晓枫《鸟群》、詹克明《世上本无害虫》:动物生态散文与科学生态散文
三 苇岸《大地上的事》:短小精致的生态系列随笔
四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痴迷土地的自然诗人
五 任林举《玉米大地》:大地伦理的生态书写
六 韩少功《山南水北》:回归自然的生态感悟
第五节 生态小说:生态文化的形象思维承载
一 《老海失踪》与《哦,我的可可西里》:从生态危机到人性异化
二 张炜《九月寓言》:融入野地的生态理想
三 《狼图腾》与《怀念狼》:尊崇与对抗之间的生态困惑
四 迟子建:自然“复魅”与现代性反思
第八章 生态批评的“诗性”之维
第一节 生态批评视域中的文学生态品格
一 尊重自然生态的品格
二 关怀精神生态的品格
三 批判、反思的品格
四 融合审美的生态品格
第二节 生态批评实践的缺陷
一 中国哲学传统生态思想研究滞后
二 生态批评实践尚未得到学界的重视
三 文化批判与艺术品位亟待提升
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诗性”诉求
一 生态学术话语与诗性话语融合的批评体系
二 审美性与文化性和谐统一的诗性维度
三 开辟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之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相关作品年表
附录二 相关作家简介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