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暂缺分类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定 价:¥68.00

作 者: 武宇林 田继忠 解光穆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化专题研究 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 文化

ISBN: 9787227036814 出版时间: 2008-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页数: 273 字数:  

内容简介

  固原是宁夏回族人口最为集中、民俗最为浓郁的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为了真实地记录与展示现阶段宁夏固原地区的回族民间习俗,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认识并了解古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的回族穆斯林独特而丰富的民风民俗,本书主要从固原回族的宗教文化、礼仪、节日、饮食、服饰、居住、婚姻、丧葬、语言、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内容客观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认识、了解和研究回族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暂缺《宁夏固原回族民俗》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引言悠久历史.丝路重镇.多元文明.回乡风情
历史与现实中的宁夏固原
第一章固原回族宗教信仰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宗教信仰习俗概述
第二节清真寺与拱北固原回族宗教信仰活动场所
第二章固原回族礼仪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的人生礼仪习俗
第二节固原回族的日常礼仪习俗
第三章固原回族节日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的开斋节
第二节固原回族的古尔邦节
第三节固原回族的圣纪节
第四节固原回族的其他节日
第四章固原回族服饰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服饰习俗概述
第二节固原回族男子服饰及其习俗
第三节固原回族女子服饰习俗
第五章固原回族饮食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饮食习俗概况
第二节固原回族的特色食品
第三节固原回族的饮茶习俗
第六章固原回族居住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居住格局习俗
第二节固原回族室内装饰习俗
第三节固原回族居住卫生习俗
第七章固原回族农工商与交通习俗
第二节固原回族农牧业生产习俗
第二节固原回族手工业和商业习俗
第三节固原回族交通习俗
第八章固原回族婚姻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婚姻习俗概述
第二节固原回族的婚礼程序
第九章固原回族丧葬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的丧葬习俗与禁忌
第二节固原回族的丧葬程序及习俗
第十章固原回族语言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的称谓习俗
第二节固原回族的姓氏习俗
第三节固原回族的禁忌语习俗
第四节固原回族的习惯用语
第十一章固原回族游艺习俗
第一节固原回族民间口头文学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固原回族民间舞乐习俗
第三节固原回族民间游戏活动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固原是宁夏乃至全国回族人口最为集中、回族民俗最为浓郁的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独特。为了真实地记录与展示宁夏固原的回族民间习俗,让更多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宁夏固原回族穆斯林独特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民风民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05年6月,北方民族大学武宇林博士和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田继忠、研究员解光穆共同组成课题组,以“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为研究方向,申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院校2005年度科研课题。同年8月11日,该课题被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批准立项。课题组成员多次深入固原市所辖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泾源县和隆德县等地展开民间访谈与田野调查。共拍摄图片千余幅,采访回族各界人士二百余人,于2007年12月按期完成了课题,并获宁夏高等院校2007年度科研课题“优秀成果等次”。
  研究民俗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在深入固原回族聚居区进行民间访谈时,我们听到了许多有趣的话题,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深切地感受到了回族穆斯林独特、有趣而神秘的生活习俗。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了许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创造了新生活。令我们欣喜的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富民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昔日以“苦甲天下”著称的“西海固”的回族群众,今天大部分都已走上了小康之路,不少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固原农村中到处林立着一座座漂亮的中小学、色彩鲜亮的回族清真寺和一栋栋新建的回族住宅,还有那室内琳琅满目的新式家具,以及接待我们的回族群众热情的笑脸,都美不胜收,无不展现着宁夏固原回汉民族和睦相处、国泰民安的祥和景象。回族群众的生活改善、回族村庄的飞速变迁、回族儿童的健康成长,都给了我们快乐与欣喜,也给了我们灵感。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区域民俗学专著,项目主持人武宇林教授,喜好摄影,是宁夏摄影家协会会员,其摄影作品《钢筋女工》曾获《宁夏第三次文学艺术评奖》一等奖(1983年)。因此,在固原回族民俗调研中,武宇林教授兴致勃勃地拿着相机,亲自拍摄下了一幅幅鲜活而朴实的回族群众的民俗生活画面。本书中所选用的一百多幅彩色图片,绝大多数都出自武宇林博士之手。
  民间习俗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源远流长。民俗作为一种“非官方”的文化现象,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人们的衣食住行、语言心理、行为习惯、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一切现实的或历史的相传习用的东西都属于民俗的范畴。它表现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外在行为活动之中,根植于人们生活的沃土之中。固原回族民间习俗同样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
  研究民间习俗是“复原”性的,同时也是极富现代意义的。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夏回族“山花儿”民歌、回族服饰和回族民间器乐,主要流行地为固原一带。这里曾是上述缤纷灿烂的民俗文化的一片沃土。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固原地区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大都日渐衰落:农村中会唱“花儿”的群众越来越少;传统的回族服饰在偏僻的山村才能见到;“口弦”、“咪咪”、“畦呜”这类回族器乐已不被年轻人所认识。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改行及逝去,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通过文字及图片真实记录和复原、再现固原回族民俗,以出版的方式,永久地保存固原回族文化遗产,从而达到抢救、保护和传承固原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目的。
  这本民俗学专著的完成,不仅倾注了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在宁夏民俗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们,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此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比如,王正伟先生的《回族民俗学概论》、陶红女士的《回族服饰文化》等等。还要感谢宁夏南部山区各市县(区)教育、文化、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协助。固原各地清真寺的阿訇们,都是那么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努力为我们介绍相关情况、提供了方便。各级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在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三营镇等地的田野调查中,原副区长田西林、民族宗教局局长锁少武等在百忙中抽时间陪同我们进村入户、走访回族家庭。在海原县的数次调研中,原教育局局长李万和、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冯彦才等大力协助,使我们有幸目睹并拍摄到了“宰牲节”的场面和海原西门大寺等宗教场所回族群众聚礼时的盛况;在郑旗、新隆、曹洼、海城镇等地的回族农家观赏并品尝到了精美的特色饭肴:在县城和乡村农贸市场体验到了回族群众经商习俗,获取了许多珍贵而新鲜的民俗素材。在西吉县的数次下乡中,教育局局长朱宝山、副局长谢斌、教研室华俊昌、李汉忠老师和文化局局长马存贤、文化馆馆长杜斌等多方协助,使我们看到了西吉县山村回族妇女的民间刺绣佳品,也聆听到了宁夏著名回族“花儿”女歌手李凤莲的动人歌喉,还参加了县教育、文化系统联合举办的首次“花儿民歌和民间剪纸进校园师资培训班”活动,感受到了当地人们努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也看到了明天的希望。在隆德县的数次调研中,主管教育的副县长王勇、教育局副局长董玉科、杨河中学教务主任白俊杰等鼎力相助,使我们欣赏到了年逾古稀的回族民间艺人虎凤英的高超剪纸技艺,以及回族妇女冯琴花的精巧刺绣艺术。在回族聚居的杨河乡村庄,我们还观赏到了难得一见的民间体育活动“撵阴窝”、“打梭”的场面。在泾源县的数次采风中,副县长李志菊、教育局书记杨志德等大力协助,使我们看到了“踏脚舞”的壮观场面,以及回族孩子们喜爱的“斗鸡”、“打木牛”、“解绷绷”、“踢毽子”等健康淳朴的民间游艺活动。还要提及的是,宁夏教育厅张治荣、蒋玉宁、刘志杨等老师对民俗学研究充满兴趣和激情,利用节假日一起加入到课题组,从银川市驱车三百多公里,来到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县,深入到杨河乡回族聚居村庄进行民俗调研。访谈中,从黛回族长者口中了解到,20多年前这里曾盛行一种叫做“撵阴窝”的的民俗体育,是农闲时节回族男性们喜爱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可是,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当时会玩的年轻人,现在由于上了年纪,碍于脸面因害羞也不再耍了。然而,我们一行人不甘心这一民俗体育就这么轻易失传。于是,开始了耐心的动员说服工作,有的还主动帮助农民制作道具、布置活动场地等等。回族群众被感动了,最终乐意协助我们再现“撵阴窝”、“打梭”的热闹场面!几位当年玩过这种游戏的回族老人,在场上一边教给回族青年们比赛规则,一边兴奋地挥动着木棍,奋力击打着相当于球的“小木节”,沿着梅花形状的几个小土坑(阴窝)来回奔跑,显得那么欢快。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也闻声赶来看稀罕。久违了的乡间体育活动使人们感到新鲜和振奋,场内场外欢声笑语、一片欢腾景象。教育厅的张治荣、蒋玉宁和刘志杨等老师也很快融入到了“撵阴窝”的竞技场面,和农民们挤成一团儿。正是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这一濒于失传的传统体育活动得到“抢救”,随着此书的出版,将得以永久性地记录与保存。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们要感谢北方民族大学科研处,帮助我们立项:感谢教育厅和财政厅给了我们机会和科研经费的支持。还要由衷感谢回族学者丁占江先生,不仅为本书审稿,并馈赠感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可以说是固原回族民间习俗的辞书,令人深受启迪,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让我们倍受歌舞。还要感谢北方民族大学的杨德亮等先生,以及宁夏宗教局的有关专家,悉心审阅书稿,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使我们受益匪浅。还要感谢海原县教师培训中心朱德平等先生,以及王治三先生在资料收集方面给予了热心帮助。也十分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杨过和纳丽老师,以及封面设计:玉杰和阿羊老师,他们认真负责,反复推敲、再三斟酌,使全书的表述及装帧更为完善。
  最后,还要感谢许许多多不知名的人们对此书的无私奉献。深深感谢一切给予此书的出版以热情支持的朋友们!武字林田继忠解光穆
  2008年11月于宁夏.银川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