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

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

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

定 价:¥84.00

作 者: 程刚 著
出版社: 方志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4414813 出版时间: 2014-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字数:  

内容简介

  由于《周易》“群经之首”的地位。以及中国文学一贯的尊经传统。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建构还是文艺批评之中,引《易》以自重都有其必要性。此外,“《易》包众理,事事可通”,《周易》在六经之中具有阐释弹性。所以,艺术家谈文论艺“援《易》以为说”也有了可能性。欧阳修、苏轼、杨万里除了文人身份之外,也是宋代易学家,分别著有《易童子问》《东坡易传》和《诚斋易传》。《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即以欧阳修、苏轼、杨万里等人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他们的易学与诗学之间的关系。《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还就朱熹所提出的“文人之经”“懦者之经”的观点以及由此而来的“文人之易”与“儒者之易”的差异作一辨析。提出从解易方法上说,“文人之易”具有“以文解易”的特点;从易学思想角度来说。“文人之易”具有“形而下”的特点。

作者简介

  程刚,安徽繁昌人,1976年11月生。200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进入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2013年进入暨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曾获得2010年广东省南粤**研究生奖。2012年广东省博士论文奖。在《文艺理论研究》《孔子研究》《周易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州学刊》《天府新论》《暨南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中国诗学》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两种范式——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一
一 自上而下的理论研究
二 平行类比的个案研究
第三节 《周易》影响文学的七个层次——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二
一 对《周易》语言典故的借用
二 对《周易》易象的借用
三 对《周易》易理的阐发
四 易学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五 易学对艺术思维方式的影响
六 易学对艺术结构的启发
七 易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第一章 宋代“文人之易”的特点
第一节 宋代易学特点概述
一 经学中的显学
二 经学中的子学
三 经学中的义理之学
四 易学的生活化倾向
第二节 以文解易:宋代的“文人之易”的方法特点
一 文理文脉
二 解文释义
三 文势文风
四 以易为文
第三节 “形而下”的易学:宋代“文人之易”的思想特点
一 “情”与“性”
二 “异”与“同”
三 “器”与“道”
第二章 宋代易学与文学关系总论
第一宋代的太极观与文学本原论
一 “理为太极”与朱熹的文学本原论
二 “气为太极”与杨万里的文学本原论
三 “心为太极”与杨简的文学本原论
第二节 易学辩证法与宋代文学批评
一 “物极必反”的辩证法与欧阳修的文艺批评
二 “通二为一”的辩证法与苏轼的文艺批评
三 “以有所不同为同”与苏轼的多元文艺观
四 “致一论”与王安石的一元文艺观
第三节 易象与宋代文学意象
一 卦象之象
二 物象之象
三 数象之象
四 读易之象
第三章 《易童子问》与欧阳修诗学
第一节 欧阳修易学与诗学概述
第二节 欧阳修易学学风转变与古文文风转变
一 疑经精神与文体选择
二 人情解经与平易文风
三 切于人事与实用文风
四 得大兼小与简而有法
第三节 欧阳修《诗本义》与《易童子问》经学阐释比较
一 “务明大本”的阐释目的
二 “人情相通”的阐释根据
三 “据文考义”的阐释方法
四 “是非自相攻”的阐释模式
第四节 宋代易学与朋党论
一 宋代的朋党之争
二 易学与朋党论交会的两种途径
三 易学与朋党论交会的两种方式
第四章 《东坡易传》与苏轼诗学
第一节 苏轼易学与诗学概述
第二节 健与随:苏轼易学影响下的人格理想与文艺理想
一 不息之健
二 随物赋形
三 健与随:苏轼执着与旷达人格的思想根源
四 刚健含婀娜:苏轼的文艺理想
第三节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朱熹对“思无邪”的不同阐释
一 对孔子“思无邪”含义的争论
二 苏轼对“思无邪”的独特理解
三 苏轼、朱熹对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
第四节 苏轼的易象与意象——以《东坡易传·井》卦释义与“井”象为中心
一 《井》卦卦意
二 《东坡易传》井卦释意
三 《井》象在诗文中的体现
第五章 《诚斋易传》与杨万里诗学
第一节 杨万里易学与诗学概述
第二节 杨万里活法诗的泛生命化特征及其易学渊源
一 诚斋体:江西体的“自赎”
二 活法诗:泛生命化的诗学
三 泛生命化与杨万里易学中的“气”论
第三节 “以史证易”与杨万里诗歌意象选择
一 “气本论”与“道器观”
二 “道措于物”与“以史证易”
三 “以史证易”的方法选择与诗歌意象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本目录推荐